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生”“鲜”难保证 生鲜电商遭遇寒潮

2016/8/22 16:59:24 来源:食品商务网

最近关于生鲜电商的新闻很多,集中反应的是生鲜电商遭遇寒潮,生存困难。今年3月,由前华为荣耀总裁刘江峰创办的生鲜电商网站Dmall(多点)开启了近50%规模的裁员,员工人数由2900人压缩到1500人左右。4月7日,顶着亚马逊在中国“处女投”光环的美味七七迫于资金链断裂压力被迫宣布倒闭。8月1日,刚刚庆祝完“两周岁”生日的生鲜电商“果食帮”宣布正式停业。而生鲜电商中的“一哥”天天果园最近也宣布关闭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全部门店...是什么让一个个生鲜电商折了腰?又是哪些原因压倒了生鲜电商呢?

资本左右企业生死 为“生”实属不易

对资本的过度依赖是目前互联网餐饮品牌最大的软肋,而生鲜电商对资本的依赖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创业公司融资到C轮,没有垄断市场,没有盈利,那么投资方将对这个公司进行重新评估”,这个概念成为投资界的“潜规则”,但是现在国内的大部分生鲜电商已经触碰到投资领域的“底线”。这也是生鲜电商曾经被各大投资上追逐,如今被冷落的原因之一。同样是电商平台,滴滴在疯狂地“烧钱”之后,收购了和它对峙的快的和Uber,完全垄断了整个市场,对投资商来说,尽管烧钱但烧得值,钱途还是一片光明的。但生鲜市场却不一样,同样是“烧钱”,但大把的钱烧下去后,不说哪家生鲜电商企业能一统生鲜江湖,就是被它统一了,电商也做不到市场的垄断。据了解,生鲜市场线下采购份额接近90%,而电商就只是占到了小小的十分之一,试问看不到希望,又有哪个精明的投资商来砸钱呢?青年菜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青年菜君因投资方临时跳票,导致资金链告急,目前正在寻求拆分并购以解燃眉之急。

经营模式不成熟 保“鲜”成本太大

跟大多数电商模式一样,生鲜电商最主要的模式就是B2C,而B2C却是最累最烧钱的。对于生鲜产品B2C 有两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一是配送成本,二是高损耗。业内人士表示,生鲜在实际配送中,从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至少需要经过4次流转,中间的损耗可想而知,另外在配送上面,如果自建物流不仅要构建一个庞大而细致的输送网,而且还要购买运输的各项设备,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而“最后一公里配送”一直是困扰快递行业的一个问题,同样这也是生鲜电商要解决的难题。而如果不自建物流,难以保证“两小时内送达”不说,所需的花费也不会少。电商专家张陈勇估算,天猫等B2C的包装配送成本大约在15元,以生鲜电商中典型的中心仓发货为例,通过落地配送送达C端,生鲜每单的包装和冷链运输成本大约在30元,且有较高的损耗比例。一般水果的毛利润在25%左右,而按照每单30元的配送成本,那么每单必须超过150元才能盈利。同时据业内人士测算,“一个配送半径3公里覆盖的网点每天需要200单的配送才能实现盈利。”因此,有数据显示,我国生鲜电商目前有4000多家企业,其中88%的企业都在持续亏损,盈利的仅占1%,基本持平的占4%,7%则处于巨亏状态。

购买习惯难改变 市场难以扩大

用篮子买菜是中国人几千年下来的传统,要改变传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生蔬消费主力以中老年人为主,电商平台又是新兴事物,两者很难融合,或者说生疏的购买习惯改变比较慢。而大多数电商在获得大量融资之后,便急着发展争取下游渠道,快速扩张线下的投资。盲目的扩张不但没有起到预期的结果,反而会让企业陷入尴尬的境地。天天果园的之前推出“门店+前置仓库”的模式,采用线上加线下的服务,但实际证明上线上线下结合有相当的难度,最终导致门店的关闭。爱鲜蜂采用“社区服务+物流配送”的模式,最终还是难逃裁员的命运。

尽管经历生鲜电商行业碰到了瓶颈,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只要企业能在经营模式做一些优化和探索,保持对线下生鲜商品的渠道优势,那么生鲜电商还是有希望的。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