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米政策市场怎么收?补贴怎么补?

2016/9/5 11:39:18 来源:布瑞克农业

  2016年玉米临储制度取消,改为实施“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2016年玉米将首次实施新政策。一般来说,东北地区春播玉米在9月中旬后开始陆续收获,如今,新粮收获临近,“市场化收购”如何推行、“补贴”如何发放也就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让市场主体主动入市收购同时平衡农民的利益,是 “市场化收购”+“补贴”实施的核心问题。

  “市场化收购”

  “市场化收购”即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生产和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过去8年,玉米实施临储收购政策,政府托市收购,如今临储政策取消,中国依然面临高达2.4亿吨的玉米库存,“卖粮难”成为秋收后农民即将面对的问题,同时在面临价格风险下,用粮企业购销方式转为“随采随购”为主。如何应对“卖粮难”和推动玉米价格市场化, “市场化收购”至为关键。

  1) 收购前

  早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意在保障各省粮食生产、加工、流通安全。2016年7月,国家粮食局召开东北地区粮食“去库存” 和秋粮收储工作专题座谈会,提到“早谋划、早部署、早动手,抓紧推进粮食“去库存”,及早做好秋粮收储准备”;8月以来吉林、内蒙等省纷纷举行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拓宽产区粮食销售渠道,为后市“市场化收购”做准备。

  2) 收购中

  2016年4月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针对“卖粮难”问题谈到“一是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粮。玉米实行临时收储制度改革以后,多元主体的市场化收购将会是今后玉米收储的一种常态。国家和地方政府将加大玉米收购的信贷支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鼓励支持广大玉米收储加工企业拓宽收购渠道,把农民的玉米收购好。二是国有粮食企业要带头入市收粮,比如我们说的中储粮、中粮、中纺、中航等等央企,还有地方各级政府的储备企业和国有粮食企业都要带头收购农民的粮食,千方百计为农民排忧解难。” 可以看出2016年玉米“市场化收购”将由国有粮食企业带头入市收粮,同时加大信贷支持,引导玉米加工企业收购;在资金方面,按照2016年6月发布的《财政部关于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规定“省政府统筹调剂10%的中央定额补贴资金,用于引导和支持种植结构调整,支持玉米生产、流通、仓储、加工和发展畜牧业等。”,从第一批发放的补贴资金来看,东北及内蒙地区省政府将有30亿元用于支持玉米生产、流通、仓储、加工和发展畜牧业等,后续财政部仍有补贴支持,这就为“市场化收购”提供了资金支持,不排除省政府会采用发放补贴等形式鼓励引导用粮企业入市收购。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