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陈锡文:应对中国粮食的三量齐增怪像,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2016/11/19 8:53:19 来源:澎湃新闻网

(原标题:陈锡文:应对中国粮食的三量齐增怪像,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最近几年我们的粮食生产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每年粮食产量都在增长,另一方面每年进口的粮食也在增加,库存的粮食也在几句增加。”在11月18日《财经》年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再次重提中国粮食存在的产量、进口和库存“三量齐增”的怪象。

“这显然是一个不合理的现象。”陈锡文认为,这个怪像出现的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粮食的生产结构与市场的需求结构不匹配。最为突出的是国内对大豆的需求缺口快速增加,但产量却不升反降,增产的粮食最多的是玉米,产生了供需错配。另一方面,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缺乏价格上的国际竞争力。国内小麦、大米、玉米的平均价格比国际市场的价格高出30%—50%。

这构成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陈锡文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关键一举,就是必须让市场在制定价格或者价格形成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核心词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这在今年对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玉米的改革政策上已经显出成效。政策实施后,东北地区的玉米播种面积比去年减少了10.5%,使得玉米价格回归到供求的均衡点,运用市场的力量,把不必要进口的玉米挡在国门之外。

除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陈锡文认为科技也是破解中国农产品没有竞争力的要点。就大豆而言,全世界出口的大豆中,中国消化了三分之二,成为进口大豆最多的国家,在产量上排在巴西、美国、阿根廷之后。“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大豆生产的科技投入不够,大豆的整个生产过程科技含量不足。”陈锡文表示。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