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塑大米品牌促转型升级

2016/12/10 10:26:05 来源:农民日报

 何才文

  我国是水稻生产第一大国,稻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栽培稻的主要起源地。在漫长的耕作实践中,广大劳动人民培育出数以万计的水稻品种,创造了类型多样的栽培技术,不仅为华夏民族繁衍传承提供了丰富营养,而且为人类稻作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水稻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口粮品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27%,产量占34%。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饮食习惯差别较大。西方以肉食、牛奶、面包为主,而我国米、面、菜、肉兼而有之,特别是主食消费以大米为主,除了蒸煮米饭外,还加工成米粉、米线、米糕等产品,为居民日常消费提供了多种选择。

  民以食为天,解决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央明确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稻谷作为我国第一大口粮品种,常年消费量4000多亿斤,占粮食总消费量的30%左右。尽管目前国内稻谷供求平衡有余,但应看到,随着人口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稻米需求长期呈增长趋势。同时,大米世界贸易量只有4300万吨,不到我国消费量的30%,靠国际市场调节的余地小,只有毫不放松抓好国内生产,才能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新形势下,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水稻要发挥重要作用。一是保供给。要守住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过去我们努力保全部、保所有品种,现在不可能做到,只能有保有压、有取有舍,集中力量把最重要、最基本的保住。水稻、小麦这两大口粮品种是必保的,从现有的生产水平看,实现绝对安全的目标,水稻、小麦面积应稳定在8亿亩。二是保收入。水稻是农民重要的经营性收入来源。要大力发展优质稻,推进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推广稻田养鱼、养虾、养蟹等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还要推进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加工增值。三是保生态。稻田作为最重要的人工湿地系统,在蓄滞洪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气候和维护生态平衡中具有其他农业系统难以取代的作用,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要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稻田生态环境,实现稻花香、稻米优、稻田美。

  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要把打造大米品牌作为促进种植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一要加强基地建设。在水稻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选择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县,优先开展稻米生产功能区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基础地力,用健康的土壤生产优质的大米。二要加快标准制定。完善稻米生产设施标准、栽培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标准,实现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方式的标准化、产品加工的标准化,为消费者提供外观好、品质优、风味佳的稻米产品。三要加强品牌宣传。支持地方政府和大米企业加快商标注册,打造一批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

  (作者系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