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高考没有捷径,“补脑”只是消费陷阱

2017/6/5 11:21:08 来源:长江网

高考临近,为了帮助考生改善营养,一些自称“补脑”的保健食品成了很多家长的选购对象。记者4日从国家食药监总局得知,我国从未批准过任何补脑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市面上所谓声称补脑功能的保健食品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光明网2017-6-5)

一年一度的高考马上又要来临了,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这个号称中国最大规模的考试,总是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四十年来,无数“寒门学子”通过高考实现“鲤鱼跃龙门”,走出狭小天地,走进知识殿堂,并走向人生辉煌。社会学家李强指出,高考这一制度设计,尽管还有很多缺点,不能综合性考察人才,但它在一件事情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全体中国人在考分面前,人人平等,而这,对中国社会意义特别巨大。

的确,“考分面前人人平等”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公平。这一点,从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上便可见一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也都舍得为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下血本”,于是,各种以“补脑”为噱头的保健食品便应运而生。特别是高考临近的时候,家长们希望孩子在紧张的学习和关键的考试中保持身体健康、头脑清醒,从而取得好的成绩,“一鸣惊人”,为此,甚至去借助“外力”——购买各种“补脑”的保健食品。这个时候,笔者认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提示很及时,“我国现在规定的27类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中,并没有补脑这一项。市场上销售的所谓补脑保健食品,肯定是未经批准的。”也就是说,市场上这些打着“补脑”旗号销售的“保健食品”,都是非法产品。而非法产品,都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正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进一步指出的,“食用非依法注册或备案的保健食品,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因此,笔者呼吁广大考生家长,切莫盲目相信、购买以“补脑”为幌子的所谓“保健食品”,千万不要好心办坏事,在这个临考的关键时刻,孩子再吃坏肚子,就“得不偿失”了!到时候追悔莫及,反倒害了孩子!

笔者认为,高考,没有“终南捷径”;要取得好成绩,要靠平时的积累和最后的坚持。平时的积累是基础、是根本,所谓“功夫用在平时”“厚积而薄发”。只有学习过程没有浪费,扎扎实实掌握知识点,才是最可靠的保证。最后的坚持是关键,很多人心理素质不过关,在考场上紧张得要命,平时学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结果功亏一篑。这就需要家长做好孩子临考的心理疏导,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作者:陈婷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