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应对猪周期低谷,部分散户准备暂时弃养等猪价回涨

2017/7/13 15:52:32 来源:第三类养猪人

自进入2017年以来,国内生猪价格明显下跌,前5个月猪价持续走低,从年初的8.5元/斤降低到了接近6元/斤的低价,6月之后虽然有小幅上涨,但猪价上涨明显乏力,全国均价在7元/斤上下浮动。 生猪价格经历过去年前年的高利润时期后,今年进入调整期,部分有经验的养殖户开始做相应的安排,准备过猪价“寒冬期”。

这段时间接触到不少小散户和专业育肥户,大部分对下一阶段猪价不太看好,都采取了收缩计划,自繁自养的散户缩减母猪存栏量,育肥户也调整了计划减少存栏、相应的提高出栏重,有的干脆弃养等高猪价时期,总结一下除了猪周期的原因之外,还有以下几个问题存在:

环保压力放在第一位。即使是不在限养禁养区的养殖户,对环保问题都相当的敏感,有种“兔死狐悲”之感,看到一家又一家大型猪场关停或者搬迁,非常担心哪天环保问题落到自己头上,虽说不少猪场开始搞环保设施,但投资大能不能达标还是未知数。

猪价走低饲料成本上涨,挤压养猪利润空间。猪价上涨难度大,近期饲料价格也开始上涨,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价格都有所上浮,将本就不高的利润空间再次压缩,育肥户压力越来越大。

大型养猪企业产能的释放,让市场上生猪的供应量越来越稳定。散户占据主导时期,生猪的供应是非常不稳定的,养殖户与屠宰企业、猪贩子之间的博弈反而容易些,集团化养猪企业的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方式,出栏相对稳定且基数大,减少了猪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

来自同行的竞争压力,生产成绩提高的同时养殖成本在不断降低。大型企业如温氏这样的巨无霸,通过大规模的优势,大批量集中采购原料,或者直接到国外原料产地采购,将中间成本压缩到最低,将养殖成本降到最低,不少大型养猪企业能够做到6元以下的保本点,这是小猪场和散养户做不到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也减少了人员管理费用,散养户依赖的低人工成本优势不再明显。

7元的猪价,专业户需要提高出栏重才能盈利,自繁自养的小猪场出栏标猪利润非常低,而大型企业还有200多元/头的利润空间,几大因素综合影响之下,小猪场和专业户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迫使部分猪友不得不改变策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