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江苏张家港口岸 大米出口增速提效

2018/5/7 15:26:24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日前,一艘外轮船舶停靠在江苏张家港江海粮油码头,拟装4万吨大米出口至非洲塞内加尔和几内亚。江苏张家港口岸出口大米迎来了机械化装载,“整卸整装”吨盘装船作业模式下单线作业量突破2000吨,较人工作业效率翻了一倍。

  2016-2017年,张家港口岸共出口大米16万吨,约占全国总出口量的20%。面对大米国际贸易竞争形势和去库存要求,传统的依赖工人“肩扛手提”的装船方式制约了口岸大宗出口大米贸易的发展。2018年,张家港口岸预计出口大米约40-50万吨,为有效提高港口的中转效率,提升大米口岸通关效率,原张家港检验检疫局支持粮油码头积极探索装船模式改革,采用1.5吨/盘的软托盘作业模式替代50公斤小包装人工装船作业方式,得到进出口商的一致认可,实现了出口大米装船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每条船可有效节约人工、时间成本,提高库容周转利用率,大轮在港装货时间缩短近一半,码头的整体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出口贸易的综合效益整体提升。

  今年以来,该局全面落实国家政策性粮食“去库存”政策,多举措助力南方口岸出口大米增速提效。在码头机械化装船作业模式创新应用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流程,完善出口大米查验措施,以提高我国出口大米的竞争力。

  密切与产地质量合作共治。与产地局不定期参加定样交流会,明确标样质量和换证要求。及时掌握江苏、四川、江西、安徽、湖南等地出口大米发运动态信息,敦促产地选择适合区位优势的内贸运输方式,减少运输环节安全风险,严控大米源头质量问题。

  精准服务大米港口机械化装运模式。面对机械化装货作业效率快、时间要求紧的形势,采取检验检疫人员码头驻点的方式,优化集装箱码头、仓库、船舶货物实施“三点一线”查验流程,提高“单兵”作战效率。实现到港货物“即到即查”、报检货物“即查即放”,加快货物集港周转,提高大轮装货进度,出口大米的码头装卸效率提升一倍多。

  优化升级口岸查验技术装备。加大查验设备投入,督促码头提升仓储条件,解决集港货物多产地、多批次集中查验装备需求,有效保证大米仓储质量,避免集港货物因质量变化延误大轮船期。同时,搜集研究大米相关标准体系,组织开展技术培训、风险会商,规范口岸查验尺度,实行口岸查验“三统一”:即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装运模式、统一流程管理。

  推动出口大米生产加工、运输装卸工业水平提升。检企协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出口大米全过程的监管体系。通过加快口岸货物集港放行速度,集聚产业规模效应,向上游辐射带动生产企业打包工艺改进,运输方式提档升级,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提高了出口大米市场竞争力。

  立足产业发展与企业诉求,助力实现出口大米装船模式革新,全力优化检验监管措施,帮助企业缩减成本,提高装船效率。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与进出口企业的对接合作,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和经验,不断提高出口大米通关效率,助推出口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