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玉米“变身”塑料袋 | 中国生物基产业链有望遏制“白色污染”

2018/5/30 17:39:45 来源:新华网

  中国从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限塑令”。10年后的今天,可降解塑料制品将为遏制“白色污染”提供充分的替代保障,比较完整的生物基产业链在河南省南乐县初步形成。

  2014年10月,南乐县主导的濮阳市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被中国政府部门确定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示范性集群。经过多年发展,该集群生物基产业技术日臻成熟,并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记者在南乐县国家生物基材料产业园目睹了玉米或玉米秸秆被粉碎、发酵、高分子合成、改性等工艺流程。在充满玉米香味的车间,玉米或玉米秸秆被机器“吞噬”粉碎,经过加工“变身”淀粉或糖,然后进入发酵程序制成L-乳酸。至此,上游企业完成使命。

  L-乳酸进入下游企业便顺理成章走进高端实验室,经过高分子合成进阶为聚乳酸,聚乳酸经过改性就可以生产可降解塑料袋、地膜、水稻育秧盘等终端产品。

  基于闭合的生物基产业链条,南乐县从6月1日起,将在商场超市、餐饮娱乐、集贸市场、快递物流等重点领域,经营单位全部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此前,南乐县已于4月1日起,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始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效果良好。

  据中国国家邮政局统计,2016年,仅快递业使用塑料袋为147亿个;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数据显示,中国地膜使用量已达到每年150万吨左右,用膜量和用膜面积均居世界首位。

  河南省生物基材料复合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冒彬说,石油基塑料制品有50%—70%是可以被生物基塑料制品替代的,而可被替代的部分又大多是生活中使用率最高的,如塑料袋、快递和外卖包装、地膜等。成熟的生物基产业链为遏制“白色污染”提供了充分的替代保障,而技术突破实现的成本降低将助力可降解塑料制品推广。

  河南星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翟坤章说,目前国际上普遍还是用玉米等粮食来生产L-乳酸,然后再加工成降解塑料,而中国已经自主并率先突破秸秆制L-乳酸的技术,实现非粮化生产。这比传统玉米制L-乳酸在价格上低20%—30%。

  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阮刘文说,2017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标准,待标准公布后将为可降解塑料袋进入市场提供规范化依据。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