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厦门今天开渔 首批本港小海鲜最快两天后上市

2018/8/1 15:37:33 来源:厦门晚报 吴笛

  今天中午12时起,为期3个月的海洋伏季休渔结束。得到充分休养后,我市部分渔船正式出海捕鱼。

  根据往年经验,两三天后,市民的餐桌上将再次摆上新鲜的黄刺、螃蟹、红虾、小黄鱼、鱿鱼等野生海产品。较大的渔船要到16日才能出港,之后我市的本港海鲜供应才将逐步恢复。

  记者 吴笛 朱亚圣 王颖达

  通讯员 徐乔 李昌荣 郭建伟

海鲜

  [现场]

  出海之前备足补给

  期待来个“鱼满舱”

  昨日,高崎中心渔港内,即将开海的渔船忙着补给。灯光围网渔船“闽厦渔900X3”上,船长老杨指挥船员清点补给品,萝卜、洋葱、土豆、鸡蛋等分别堆放在甲板上,一一清点数量后放入对应区域。“我们出海一趟基本上要20天左右才能回来。海上作业辛苦,消耗大,各类吃的用的都要备齐了。猪肉等可以冷冻的,我们早就冻在船上的冷柜里面。蔬菜水果不仅要备足新鲜的,还要买一些罐头做储备。”

  “不光是吃的喝的,机器零件、备用灯具、燃油、淡水、冰块等等都要再检查一遍,海上可没地方换呢!”老杨说,“休渔了三个月,让鱼儿们有机会繁衍长大,我们也希望有个好收成,来个‘鱼满舱’。”

  据介绍,我市今年执行伏季休渔渔船共703艘,今日结束伏季休渔的渔船有500多艘,主要有灯光围(敷)网、张网、刺网、桁杆虾拖和笼壶作业等渔船,拖网、杂渔具以及捕捞辅助船等100多艘渔船,仍要执行伏休制度到8月16日12时。

  周边地市渔船出发

  渔获大多进入厦门

  昨日中午,龙海石码渔业的渔船利用涨潮期间,列队开到港尾斗美渔港。

  今天中午12时,这些渔船集中开渔出海。现场,渔船上鞭炮齐放,随后开往台湾海峡。本次龙海开渔的渔船数量有668艘,主要有刺网、张网、桁杆拖虾、笼壶、灯光围网等5种作业类型渔船,涉及浮宫、紫泥、港尾、石码等8个乡镇、26个行政村。其余作业类型渔船1011艘将于8月16日12时开渔。

  据介绍,龙海渔民捕获的海鲜,大部分销往厦门。除了龙海外,漳浦、东山、诏安、晋江等地的部分渔船也正式开渔捕捞。这些渔船归来后,将有大量新鲜的海产品陆续进入我市市场。

  [市场]

  海鲜价格尚未变动,仍以冰冻和养殖为主

  今年伏季休渔期间,市民餐桌上常见的各类野生“小海鲜”出现“断货”现象,我市海鲜主要是冰冻、养殖居多。

  昨日,记者走访我市海鲜市场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海鲜价格尚未出现变动。记者在江头市场和大润发超市发现,市面上的海鲜虽然量不多,但品类比较丰富,特别是养殖的活鲜及冻品海鲜,价格均未有明显变化。例如,养殖的活鲜珍珠龙胆价格在每斤39元至45元,活金鲳鱼在每斤35元至45元,这一价格与休渔前几乎没有明显变化;带鱼、马鲛鱼、秋刀鱼等冻品鱼价格也没有变化。

  本港小海鲜即将上市,外海海鲜仍需等待

  根据往年经验,伏季休渔结束后,头一批出海船只相对较小,主要是灯光围(敷)网、张网、刺网等,能到达的海域深度、带回的品种有限,例如丝丁鱼、小管、鱿鱼等品种将会先于其他品种大量上市。据介绍,小型流刺网渔船的渔获一般在第二天才会出现在市场。也就是说,第一波本港新鲜海鲜,最快两三天后就能上市。

  市民期待的外海海鲜,需要等待出海作业的大型渔船归来。它们通常由开赴闽南渔场、闽东渔场甚至闽外渔场的渔船捕获,再由本船带回,或是由专门的收鲜船在海上收购并转运回来。从被捕获到转运回本港大概需要四五天,届时市民可以在高崎水产品批发市场看到它们。预计8月16日其余渔船出港后,我市的本港海鲜供应才将逐步恢复。  

  伏季休渔

  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保护渔业资源的一种制度。它规定某些捕捞作业在每年的一定时间、一定水域不得从事。因该制度所确定的休渔时间处于每年的三伏季节,所以又称伏季休渔。

  [相关新闻]

  持续做好监管执法

  强化敏感海域管控

  伏休期间,结合中国渔政“亮剑2018”专项执法行动,市海洋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先后组织渔港、澳口巡查124次,海上巡航139次,出动执法人员1206人次,发放宣传材料4000余份,张贴宣传页170余张,悬挂宣传横幅45条,随机抽查25艘在册渔船伏休情况,查获违规涉渔船舶48艘次,拆除违规网具800余张。

  此外,市海洋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配合厦门渔监局,在伏季休渔期间逐艘登船开展渔船安全相关检查,确保渔船合法、合规出海捕鱼。

  渔船开渔后,支队将持续做好海洋伏季休渔监管执法工作,确保未开捕的作业渔船和渔业辅助船仍在港休渔。针对允许开捕渔船,将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严厉打击越界捕捞、挤占通航水域捕捞、使用禁用渔具或者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网具捕捞等违法违规行为,并强化对敏感海域的管控。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