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降价仍将是临储麦“去库存”有效途径

2018/10/9 17:45:07 来源:粮油市场报 张春良

  国家临储小麦时隔3个多月后,于9月26日首拍,成交量同比增加,但区域间分化明显。在流通市场粮源供给总量充裕且政策性小麦“量大质差”的情况下,降价仍将是“去库存”有效途径之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最新消息显示,自10月17日起开始安排投放2017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底价为2410元/吨。底价为国标三等仓内交货价,相邻等级价差40元/吨。

  新麦收购进度放缓

  据统计,截至9月25日,国内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量4813.9万吨,同比减少2240.6万吨,是2008年以来最低值,最高值为2016年的7282万吨。9月1日~5日新增收购量95.4万吨,9月6日~10日新增45.5万吨,9月11日~15日新增65.6万吨,9月16日~20日新增84.1万吨,9月21日~25日新增63.1万吨。

  麦市购销“量缓价弱”

  当前流通市场粮源供给量虽较充裕,但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质优小麦价格高企,面粉企业成本难以承受,而质差小麦则受制于质量难以大规模使用,流通市场新麦价格延续宽幅度多轨道运行态势。

  据统计,截至9月下旬,国内新麦价格区间为1900~2784元/吨,平均价2390元/吨。9月26日,上海市市级储备粮招标采购2018年国产小麦2.11万吨,全部成交,成交均价2492元/吨,最高价2510元/吨,最低价2485元/吨。

  9月27日,广东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东莞直属库销售2016年产小麦60626.866吨,全部成交,底价2320元/吨,最高价2580元/吨,最低价2520元/吨,成交均价2557.84元/吨。

  临储区域成交分化

  在经历3个多月暂停投放后,9月26日国家临储小麦首次投放市场。据统计,此次国 家临储小麦投放量200.71万吨,实际成交量12.6652万吨,平均成交率6.31%,成交均价2409元/吨,粮源多以底价成交,但区域间成交分化较为明显。

  河南、河北及山东部分地区国家临储小麦成交较好,部分标的一定程度加价,主要是基于当地流通市场粮源质量及价格,且用粮企业距离库点较近,整体采购成本具有优势。

  截至9月底,2018年以来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4905.7661万吨,实际成交584.3604万吨,同比下降138.3074万吨。在流通市场粮源供给总量充裕且政策性小麦“量大质差”的情况下,降价仍将是“去库存”有效途径。

  美麦进口下降明显

  受出口需求疲软等因素制约,美麦期价在8月3日创下3年来新高后呈现明显下跌态势。截至10月5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12月合约期价报收于523美分/蒲式耳,较8月3日创下的阶段性高点下跌90美分/蒲式耳,跌幅达14.68%。截至9月底,10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12.4美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545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713元/吨。

  海关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进口小麦14万吨,同比下降51.6%,完税前平均价格创年内新低,主要原因或是国内贸易商转向进口更便宜的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小麦来替代美麦。1~8月国内累计进口小麦223万吨,同比下降30%;进口均价1783元/吨,同比上涨11.4%。

  麦价短期波动不大

  截至9月底,国家临储小麦(不含2018年产小麦)剩余库存量为7364万吨,同比高1629万吨。市场主体对2017年产小麦质量较为认可,国家临储小麦在库存质量和区域性分布方面均存在结构性矛盾。制粉需求则因增量有限,且加工业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其对小麦的消化能力及成本承受度有限。随着时间推移,预计后期国内麦价走势整体面临的政策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将使不同品质小麦面临的市场购销格局不一。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