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拐点将提前,预计2019年春夏猪价有望进入上涨周期?

2019/1/15 9:56:11 来源:农业农村部 作者

  非洲猪瘟疫情自去年8月首次在中国暴发以来,已成为整个养殖行业的“黑天鹅”事件。五个多月以来,国际上至今尚未研发出防控疫情的有效疫苗。

  冯永辉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将进入非洲猪瘟时代。以非洲猪瘟疫情传入国内为界,中国生猪市场在此之前是充分的自由竞争,通过大生产、大消费、大流通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竞争配置资源。而在后非洲猪瘟时代,政府采取了活猪跨省禁运的严厉措施,市场将只能在区域范围内竞争配置资源。

  事实上,疫情本身的复杂性特征,以及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影响未来猪周期走势的同时,也将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比如,近年来出现的“南猪北养西进”战略布局,以及延续多年的全国“活猪大流通”格局都将因此受阻。此外,疫情所带来的变化也直接反映到整个生猪产业链上,从饲料到兽药疫苗,再到屠宰加工还有替代品等一系列环节将产生连锁反应。

  猪周期拐点将提早到来

  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国家紧急出台的生猪跨省禁运政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政策。

  生猪价格在疫情出现初期,除了局部地区出现恐慌下跌外,全国均价整体稳定。随后,在南方销区价格上涨带动下,全国均价一度出现反弹,但随着更多地区出现疫情,活猪跨省调运基本停滞,价格下跌省份增加,华北、东北地区猪价下跌明显加快。

  2018年10月,辽宁地区猪价跌破了10元/公斤,华北各省价格普遍跌破12元/公斤。与此同时,浙江、上海由于缺乏生猪调入,价格上涨到接近20元/公斤,区域性生猪价差创下历史最高点。

  到了10月中下旬,南方地区出现疫情增加,疫情省份停止生猪调出,广东生猪调入减少。再加上,广东活猪需求增加,猪价出现一波快速上涨。而东北地区由于生猪调运不顺畅,11月份,局部地区猪价跌至8元/公斤水平,刷新了2010年以来的最低猪价。

  布瑞克农信集团研究总监林国发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因疫情导致的生猪无法跨省调运,东北、华北等多省区大量的生猪被动压栏,2018年10月,大量的压栏猪急于出售,持续打压市场价格。很重要的一点是,持续的低价侵蚀养殖户收益,会逐步退出市场,影响生猪产能。

  以猪价大幅波动为特征的猪周期,当前正处于下行通道,受疫情影响,政策正在强化猪周期提前反转的预期。林国发预测,目前正处于第三个猪周期的下跌过程,非洲猪瘟疫情可能导致该周期的下跌趋势提前结束,在2019年春夏期间,猪价有望摆脱下跌趋势,进入上涨周期,但疫情的不确定性,导致猪价在上涨过程中仍可能出现大幅波动。

  与此同时,冯永辉提到,在春节前后,北方主产区的猪肉,如果还是无法大量地跨省调运进入南方市场,产销区的区域价差可能还会加大或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鉴于当前产区和销区的价格严重分化,冯永辉表示,农业农村部正在研究推动疫情防控大区的划分,实现从“南猪北养西进”向“区域产销平衡”转变,希望打破省域界限,做到大区内的平衡。

  业内评价,这是比较贴合生猪市场实际情况的,对市场对产业都将是有利的。

  如今,面对当前的局势,行业内基本上已经达成六点共识:

  一是非洲猪瘟常态化,短期内难根除;

  二是活猪跨省禁运常态化,即使无新增疫情也很难放开;

  三是活猪运输向冷链运输转变是大势所趋;四是小散户退养、弃养几成定局;五是“南猪北养西进”规划调整,产销区重新布局;六是屠宰产能重新布局,由销区向产区转移,小屠宰场面临关闭。

  疫情持久战下的产业链影响

  疫情暴发至今,生猪病死扑杀的数量已将近100万头,如此量级虽然不能对年出栏量达到6亿头的生猪市场造成很大影响,但是疫情暴发后的应急政策会对整个产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将直接反映到整个生猪产业链上,从饲料到兽药疫苗,再到屠宰加工,还有替代品等一系列环节将产生连锁反应。

  例如,集团化企业整体布局会进行调整,中等规模企业会进行区域内的调整,中小散户将会加速退出。

  在生猪养殖中,主要的成本是饲料。由于有些猪饲料中有猪肉产品废料,存在传播疫情的风险,随着养殖格局的变化,规范化养殖场比例进一步提高,将会大力布局种猪、饲料、养殖、加工的全产业链。

  至于疫苗,目前,国内外对非洲猪瘟疫苗已开展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江西尚博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尚逢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阶段研发的疫苗,有一定的诱导产生抗体的作用,但产生的抗体还不足以具备中和非洲猪瘟病毒的能力。疫苗研发的关键难点在于,如何克服病毒的免疫逃避。

  由于本次非洲猪瘟事件,长距离地生猪调运或被限制,流通领域主导权将更多的向屠宰场倾斜,猪肉供应链将由“调猪”向“调肉”转变,肉类的冷链物流发展将迎来一次难得的历史大机遇,行业借此契机迅速走向规范化。随着冷链物流技术的进步,再加上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健康,市场对冷鲜肉的需求在增加,这都为冷鲜肉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为此,业内称,这些变化随之带来了不小的机遇。散户生存空间的压缩,推动集中度的提高,利好规模化养殖场;在原有主产区的产能布局下,将会大力发展冷鲜肉和猪肉制品,带动屠宰—冷链产业发展;产销区的产能也会互有调整,产区下降,销区恢复;未来猪肉市场供应链,冷鲜肉将逐步取代热鲜肉,成为市场主流。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