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资本加持下的预制菜市场 行业虽火痛点却待解

2021/12/29 9:56:12 来源:证券日报 李豪悦

记者 李豪悦

宅家经济催生的预制菜市场,依旧火热。

截至12月27日,有着“预制菜第一股”称号的味知香股价收盘报92.41元,距离今年4月27日上市当天的28.53元发行价,已经涨了逾三倍。

“2019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2445亿元,2020年同比增长18.1%,市场规模扩大至2888亿元;预计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之后将以20%左右的增长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国预制菜规模或达5165亿元。”艾媒咨询CEO张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什么是预制菜?罐头、饺子、半成品菜都属于预制菜的范畴。这一领域不仅诞生了“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10月份,眉州东坡创始人王刚向媒体透露,眉州东坡餐饮板块及旗下食品公司“王家渡”计划上市。此前,王家渡完成了近亿元A轮融资,主打川味预制菜。另据媒体报道,瑞幸咖啡创始人陆正耀的新创业项目“趣巴渝”也有开发预制菜的打算。11月份,预制菜品牌鲜美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招股书。

《证券日报》记者简单梳理发现,这两三年间已有不下二十起预制菜及食材供应企业获得融资,而2020年成为一个重要的分界点,大量的预制菜及食材供应企业在这一年获得资本青睐。在2020年,有18家企业获得融资,其中五家融资额超过1亿元。涌入的资本中,不乏红杉中国、IDG资本、美团等知名机构和企业的身影。

谈及2020年为何会成为行业爆发的节点,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疫情时期的用户被动式消费,都加速了行业扩容。“预制菜和外卖,未来将会形成相互配合。相互补短板的发展格局。烹饪小白、宅家文化、以及懒人效应,让新生代成为预制菜的主流群体。从幕后走向台前。”

“懒人经济下,预制菜的出现有效解决买菜难、洗菜难、切菜难问题。”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制菜相较于菜市场、超市买菜可能会贵一些,但是可以节省消费者本身的人力成本,也比去餐馆消费便宜实惠,因此会成为餐饮创业下一个窗口,也成为资本方对餐企的一个期待点,未来会有更多品牌和公司介入这一市场。

朱丹蓬认为,除了疫情背景,支撑冷冻预制菜的冷链运输技术的成熟,也吸引着冷冻、生鲜电商的加入。

例如,鲜美来过去凭借冷链运输技术主要做速冻食品,如今在预制菜领域主打水产;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预制菜品牌。

除了新入局者,还有不少老牌餐饮企业增加预制菜业务,广州酒家、云海肴、同庆楼和西贝等知名连锁餐饮企业,凭借强大的品牌力和完善的供应链基础配备,无缝链接地开发打造各种地方特色预制菜品,如广州酒家传统的年夜饭系列、新推出的糖醋生炒骨、咕噜肉,西贝的蒙古大骨头、羊蝎子等产品。

“像料理包也属于预制菜的一种。料理包本来是B2B供货给餐厅、航空公司等,作为预制菜的一种,在国内存在超过十年的料理包,应用场景从原有渠道从大众渠道扩散,在高铁,航空公司的团餐等方面,需求越来越大。”朱丹蓬补充道,一、二线城市对预制菜的认可程度相对较高,总体来说,随着消费端的认知,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未来预制菜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

不过,广阔的前景在吸引入局者增多的同时,也令行业问题加剧。北京普华有策此前发布的一份半成品菜(预制菜)市场报告指出,目前行业生产企业众多、竞争较为激烈,集中度低,规模化企业较少。虽然市场空间大,但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价格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下降。企业若想树立的品牌形象区别于同类竞品,走出激烈的价格竞争,还需建立自身优势、提升产品附加值。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