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京东也要下场做外卖了 外卖市场将上演“三国杀”

2022/6/22 9:04:03 来源:上游新闻 作者

来源/上游新闻综合

6月17日,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京东已考虑进军外卖业务。“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做,就看我们的能力,什么时候可以组建人才队伍了。” 这也许意味着,京东外卖也将正面与阿里巴巴、美团进行竞争。京东拆散京喜事业群,转行跑外卖?达达配送

外卖以及其背后的本地生活业务,看似飞速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但却已是一片红海,各类业务模式早已被看透。有观察人士指出,在这一片红海中“死磕”,是否说明京东对于集团新增长点已缺乏创新力。

对于以上种种猜疑,也有媒体记者向京东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前并未得到官方回应。

据新消费日报报道,当各方还在猜测京东突然转向外卖,其真实意义何在时,又有媒体报道称,京东零售旗下的京喜事业群将于本月内解散。其中京喜APP、京喜通(原京东新通路)、京喜拼拼将并入京东零售。

其中,京喜旗下的快递业务京喜达,或将与达达共同承担外卖配送系统的搭建。而调整最为剧烈的是社区团购品牌京喜拼拼,将仅保留北京、郑州业务,而此前在鼎盛时期,京喜拼拼的业务曾覆盖超20座城市。

不过即便京东采取了“声势浩大”的调整,但其起步仍在初级阶段。

被视为直接与美团“对垒”的京东同城业务部,2022年3月才宣告成立,主要由京东到家、京东零售全渠道到家业务部等本地生活类业务整合而来,并直接向辛利军汇报。京东同城购小程序页面

据悉,发展至今,京东商超、生活缴费、买药、跑腿、票务旅游、酒店等本地生活板块已初具雏形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统筹和推荐体系,使用体验上仍然较为松散。

直到今年6月,京东才正式成立同城餐饮业务部,欲补上本地生活中的餐饮外卖“短板”。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相较于餐饮业近十年间在社会零售的占比始终维持在10%左右,外卖市场规模增速更快。在2011~2016年起步阶段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50.3%;2017~2021年进入美团、饿了么“二分天下”时代后,其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仍达33.9%。

2021年外卖行业规模达到8117亿元,外卖用户规模达5.44亿人,占全国主力消费人群(15-60岁人口)比例近60%,其对餐饮市场的渗透率也升至17%。

内卷的外卖市场,京东还有机会吗?

2017年外卖烧钱大战进入尾声,美团和饿了么主导外卖市场的局面就持续至今。身着黄、蓝配送服的骑手小哥,已经成为两者,乃至整个外卖行业的标签。

作为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的京东若杀入这个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的市场中,无疑会打破现有的竞争格局。

据新消费日报,随着美团的上市,其此前数年的巨额亏损,以及财报中展现的“外卖军团”维护成本,更是使得无数后来者“望而却步”。

2022年一季度美团外卖收入为241.57亿元,同比增长14.82%;外卖的经营利润为15.77亿元,对比2021年同期,美团外卖业务经营利润率由5.42%上升至6.53%。

数百亿营收之下业务利润率徘徊在个位数,由此不难看出,即便做到市场头部,“跑外卖”始终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成本是所有外卖业务绕不过的坎。

而另一外卖巨头饿了么仍在努力缩小与美团的差距。2022年一季度,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收入为104.5亿元,同比增长29%。其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饿了么补贴效率的提高以及平均客单价的提高,带动期内GMV一度呈现强劲增长。

本地生活领域在美团与阿里巴巴的“统治”下,京东作为后来者,其突破难度可想而知。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直到现在,饿了么也一直没能摆脱亏损状态,并且长期无法在市占率超过美团,影响了市场对京东做外卖的判断。他认为,制约京东做外卖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京东是否有意愿对外卖行业做长期的规模性投入,而不是像做京喜,很短时间就收掉了;二是反垄断政策下,外卖餐饮平台的抽佣率做不上去,京东如何找到造血模式。

总之,无论成败与否,京东布局外卖业务的行为,就意味着本地生活赛道竞争的再度升级。

截至6月17日收盘,京东集团涨 6.09%,股价报 261.2港元。

原标题:《京东也要下场做外卖了 外卖市场将上演“三国杀”》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