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菜价全面上涨涨幅近八成:并非游资炒作这么简单

2010/11/29 10:56:22 来源:南方报网

    相比去年同期,食品类商品同比涨价超过20%,其中,蔬菜类商品的涨幅甚至接近80%。而从消费权重来看,食品的消费比重和频次,要比家电、通讯等商品高得多。

  来自一线市场的报告,将为应对这场“通胀”提供更多的借鉴。

  2010年11月,黑龙江,哈尔滨,黄瓜4元/千克。而2009年同期,黄瓜的零售价格仅为2.4元/千克。一年之隔,黄瓜价格暴涨67%。

  “我们之前已经做过深度调查,结果显示,商品尤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消费者的预期。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的怨言明显增多。”11月25日,一家东北大型零售企业的负责人对本报记者称。在当地,这家零售企业还拥有大米种植基地和生猪养殖基地。

  同日,国家发改委发文“多措并举稳价安民——四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称,“当前,以农产品为主的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及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多,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

  此前的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10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了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1%,非食品价格上涨1.6%。

  “到目前为止,中国CPI的上升,主要是受食品尤其是蔬菜涨价推动的”,这是一个相对清晰的判断。那么,谁是食品涨价的背后推手?未来CPI的走势如何?如何才能有效平抑物价、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

  一个简单而直接的答案,并不存在。但来自一线市场的“报告”中,可以让我们更加接近此次“通胀”的真相。

  黄瓜,并非个案

  相比去年同期,食品类商品同比涨价超过20%。而从消费权重来看,食品的消费比重和频次,肯定要比家电、通讯等高得多。

  一年之内价格上涨60%的黄瓜,并非个案。

  上述东北大型零售企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其旗下超市的所有商品中,食品类商品的同比涨价最为明显,平均涨幅超过20%。其中,蔬菜类商品的同比涨幅最高,近80%,而肉蛋类、食用油商品的同比涨幅,则约为20%。

  在肉蛋类商品中,猪肉,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这家拥有生猪养殖基地的大型零售企业透露,在当地,生猪的目前采购价格为14.8元/千克,这一数据比去年同期上涨了约20%。而与5个月前相比,同质、同类的生猪采购价格为9.4元/千克,目前的价格上涨幅度超过50%。

  在食用油大类中,以东北地区广泛销售的5升装九三豆油为例,目前,该容量的普通豆油销售价格为51元,相比去年同期上浮了约20%。而5个月前,该商品的销售价格为48元。

  除了食品,工业类快速消费品也出现了普遍涨价的趋势。上述东北零售企业负责人对本报记者称,工业类快消品现在已经有联动涨价的苗头,比如,内衣类产品,已经出现小幅价格波动。

  他还特别指出,虽然很多商品的名义价格没有变化,但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变相涨价”。据其介绍,目前,很多洗涤用品供应商为了应对成本压力,已经采取了减小包装的方式,如将600毫升的产品包装,改成500毫升。

  北京超市发连锁有限公司总裁李燕川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工业类快消品变相涨价的现象确实存在,比如,方便面类产品,很多企业已经将单包容量从200克变为180克。不过,他也指出,奶类、饮料类产品,目前尚未出现涨价的趋势。

  与上述东北零售企业提供的数据相印证,超市发提供的数据也显示:食品类商品的涨价幅度比较明显,其中,粮油、肉蛋产品,前两个月复合增长超过10%,而蔬菜类产品,前两个月的复合增长则超过20%。

  一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称,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商业企业存在不同的采购渠道、采购量和议价能力,各超市的商品涨价幅度肯定会各不相同,但是,“价格上涨的趋势是一致的”。

  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称,10月,在全部八大类商品中,除衣着类价格以及交通通信类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3%和0.5%外,其余六大类价格均呈上涨态势,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7%,居住价格同比上涨4.9%。

  事实上,整个2010年下半年,CPI指数的涨幅一直在3%以上,8月CPI上涨3.5%,9月CPI上涨3.6%。而3%,是中国2010年的通货膨胀目标。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曾表示,中国目前不存在通货膨胀。他解释称,通胀的定义是,因为货币发行过多导致价格的普遍上涨,中国目前衡量通胀的指标是CPI,其中农产品和资源价格占三分之一以上,这与发达国家明显不同。

  11月3日,在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的“中华老字号融资论坛”上,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也称,按照国家统计局截至9月底的统计数据,全社会商品的8大类分类中,包括食品、居住等3类商品总体价格呈上涨趋势,包括交通通讯、家电等5类商品总体价格呈下降趋势,整体来看,并不存在通胀之说。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5类商品价格下降,3类商品价格上涨,这样比对的话,的确感觉社会商品价格总体应该是下降的。”上述东北零售企业的负责人称,“但是,我觉得,应该从消费权重的角度看待这个现象,食品在社会消费中的比重和频次,肯定要比家电、通讯等商品高得多。”

  谁是推手?

  尽管各类商品的涨价理由各不相同,但成本推动和价格联动,是目前众多商品价格大涨的重要原因。

  社会商品价格的上涨,成因各不相同。

  以领涨的蔬菜类商品为例,季节因素和成本上涨是其主要原因。

  在北京超市发总裁李燕川看来,此前两个月,蔬菜价格之所以出现20%的复合增长,原因是冬季菜需要异地供应、长途运输,有些位于山东的蔬菜基地,冬季菜是以大棚种植的形式存在,所以,各类成本在销售终端上都会体现。

  对于蔬菜类商品价格相比去年同期出现80%的增长,上述东北零售企业负责人也称,“经我们调查发现,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运输成本和种植中的生产成本上升。东北冬季蔬菜有的从山东采购的,有的甚至是从海南采购的,由于对于超载的限制以及油价的上涨,使得运输成本增加很大。另外,据我们了解,蔬菜的生产成本包括化肥和人工,都有大幅增加。”

  至于猪肉价格的上涨,在上述东北零售企业负责人看来,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引发的供需失衡所致。

  按照该企业提供的数据,该区域的猪肉价格相比去年同期仅上涨了20%,而相比5个月前,涨幅却超过了50%。究其原因,这位负责人称,今年6月左右,猪肉价格一度跌入低谷,导致并不集约的众多养殖户选择了退场,这种现象经过5个月的酝酿,最终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他坦言,“作为一家商业企业,我们之所以要将产业链延伸到上游生猪养殖,主要的原因并非是我们拥有这方面的资源优势,而是为了满足供应、稳定价格,同时,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

  事实上,按照该企业核算的饲料成本增加和人工成本增加因素,目前生猪的采购价格应该为12元/千克,但事实上,目前该地区生猪的采购价却高达14.8元/千克。该负责人称,“如果这么看,供需关系导致的差价,应该在2.8元/千克。所以,提高生猪养殖的组织化水平,非常重要。”

  而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被归咎为外资垄断的市场格局。上述东北零售企业负责人称,“据我了解,食用油涨价,是由外资带动起来的,之后,是民资的九三油脂集团跟风。据九三集团的一位人士透露,即使是这个价格水平,该企业还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事实上,中国的食用油市场的定价权,一直掌握在益海嘉里等外资企业手中。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