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养生资讯 > 正文

脾胃保健是关键 章穆饮食养生思想(2)

2012/6/6 10:11:36 来源:中医中药秘方网

    “各种粥,通用白粳米或籼米,惟热病用粟米,表虚、肺热用糯米、秫米。妙用总在热啜,尤须久煮极烂。”其余如菜、果、鸟兽、鱼虫等,在述及其食用功效时,章氏也很注重从保养病人脾胃的角度进行分析,注重对脾胃功能的调理。他在《调疾饮食辩·谷类》中说:“粟米粥性能养脾胃,百病不忌。与籼米、粳米同,而粟熟于秋末冬初,秉清凉之气。故《别录》曰:养肾,去脾胃中热,利小便,解烦渴。”而对于“胃寒呕吐、泄泻,气痢,腹痛者可食葱白粥,将葱白细切,俟粥将成之时投入,煮熟热啜取汗可散寒,行气”;对于“胸腹胀满,冷痢刺痛,蛔虫上膈,烦躁吐涎者,可将川产花椒研末,去纤入粥服食,疗效颇佳”;而对于“脾胃虚弱、泄泻、肾、肺气虚者……”,则宜食用薯蓣粉粥即山药粥。

  章穆还在书中列天门冬汁等32种,有土茯苓汁、苎根皮叶汁、桑叶汁、紫苏叶实汁等,把药物制成液汁,具有流质的特点,不仅吸收决,而且可养胃气,药与汁相得益彰,对老年人尤为相宜。

  强调饮食禁忌

  病证本身有阴阳寒热虚实之分,饮食也有阴阳寒热偏性之别。如果不加以区分,不能对证施食,则会加重病情。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害则成疾。”对于与病症不相宜的食物应嘱病人避免食用,以免加重病情。这就是临床上所谓的“禁口”或“忌口”。章穆说:“饕餮之人但贪口腹,不遵禁忌,误在放纵;谨慎之人不知物理,概不敢食,误在拘泥。加之嗜好万有不齐,风土五方各别,误投害固非浅,而当食不食,坐失亦多矣。然毕竟谨慎者误小,放纵者误大,数十年中,常见用药不误而病日深者,皆不遵禁忌之人也。故书中谆恳言之,愿举世病人各以生命为重,慎勿欺瞒医人,偷食不宜之物,以自丧其生,且令医人蒙不白之冤也。”

  章穆在《调疾饮食辩》中对于不同的食物不仅指出哪些人适宜食用,同时指出哪些病情不适合应用。对于易起疑惑的,必反复申明其中道理,使后学者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如在书中章氏力劝医者不要让病人食用炒米汤部分最为典型,认为炒米汤“此天下第一害人之物,宜痛心疾首与病家严申厉禁者也。”为阐明道理,作者细数炒米汤“五害”,以解医者心中之难,更使患者免受炒米汤之害,“试思米经火炒,煮之水清无汁,嗅之无气,食之无味,是去其甘香之正性,必不能充养脾胃,一也;味苦而淡,不能下咽,故常枵腹而胃气不充,药何由效,二也;性热伤阴,败人津液,三也;不能充养胃气,弱者将自此不复思食,强者得火气以助其热,必旋食旋饥,饥而又不许食粥饭,势必借助于饼、饵、馎、饦诸不益人之物,病更难愈,四也;且也任如何摊晾,总不能去火气,病寒者害在伤胃,病热者必且留邪,五也。坐此五害,故凡死于病者十之一,死于药者十之三,死于炒米汤者十之六七。”

  为让人相信食用炒米汤的坏处,章氏不厌其烦,并让人可以试验,“设使不信,倘世有父母患病,为之子者先且自食二三顿,此亦父饮药子先尝之通议,视其口中尚能知味否,腹中尚能泰然否,精神尚能照旧否。”并说如果炒米汤没有害处,那么就是自己瞎说,读者可以将《饮食辩》之书焚之等等,“如其无害,是杏云老人为谬言,可以等诸野田泄气,可将吾书焚之、弃之,酱瓿覆之。不然,平人且不能当其害,何况病人。当奉吾说为师之箴矣,当听吾言如朦之诵矣。”其用心之良苦,为病人健康安全全面考虑,可谓是真诚之至。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