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秋菇出菇期应降温保湿

2009/10/21 14:26:00 来源:网友

    秋季气候比较干燥,降温保湿及防治病菌是秋菇出菇期管理的关键。

    拉大昼夜温差 白天气温高,盖层薄膜,使菇畦内温度比膜外高出2℃~3℃,夜晚10时后打开薄膜,使温度迅速下降,连续几天,原基就会大量暴露出菌筒表面,发育成菇蕾。

    控制菇场湿度 转色后,初期维持菇畦相对湿度在85%左右,随着大量姑蕾分化出菇盖、姑柄后,降低空气相对湿度至80%左右。

    创造适宜干湿差 秋菇前期,菌筒内部含水量较充足,完全能满足第一潮菇子实体生长需要,不用浸水催菇。第一批菇采后,停止喷水,掀膜通风,让菌筒表面干燥1~3天,再盖上薄膜提高畦温。2~3天后,采后留下的菇穴会发白长出菌丝,这时再喷水增湿,掀膜通风,促使下一批菇生长。

    保证通风 气温在23℃以上,每天早、中、晚各通风一次;气温在18℃~23℃,早、晚各通风1次;气温在17℃以下,每天通风1次。要在给足水分的前提下。保证在子实体生长期间有足够的新鲜空气。

    给予充足光照 一般能在菇棚内阅读报纸上小字的光照强度即可。

    预防杂菌感染 可在地板、墙壁、菇架上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可用1%漂白粉溶液冲刷地板或用0.1%的来苏尔溶液喷洒防止杂菌污染。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