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产业经济 > 饮料行业 > 正文

中国茶的“迷思”--中国茶行业由谁来领导(6)

2010/5/17 9:41:00 来源:网友

    记者走访了上官海树的茶叶店旁边的几家商户,提起那段经历他们都是一肚子苦水。“积压的有多少?”“有百八吨吧。”“现在是慢慢的消化这些存货吗?”“是的。品质好一点的就慢慢的留着。老茶在卖。品质不行的话,就扔掉了。当时价格高,收的原料也不好。”“今天100万,明天可能就变成150万的样子。他一直在升温,把它囤着。囤着然后终端消费群体,他没有消费。这一块儿毕竟是要出现危机,这是一个泡沫阶段。”

  回首当年,普洱茶和“郁金香”、“红木”、“玉石”一样,成了一种非常具有“炒做卖点”的商品,由于当时普洱茶厂众多,品种多,很容易找一些特殊品种操盘,炒家跟风炒作的空间很大。那期间,一开始港台等地的强势资金低成本收购大量陈年普洱茶,之后各级经销商和中小炒家疯狂跟进,让不少普洱茶大厂的产品脱销,市场上出现了有价无货的局面,一时间假冒伪劣的所谓名优产品充斥市场,反过来,极大的摧毁了普洱茶的信誉。上官海树说:“那个时候说真的,有的一些做的,蛮有历史文化的,他们都有的都已经关了,有的关了再开,现在因为市场又回弹了,有的现在已经重新开了,说真的,有很多以前都曾经停产过很长时间。”

  上官告诉记者,那场普洱茶风波至今让他心有余悸,他亲眼目睹了资本的力量让普洱茶一夜之间火爆起来,也亲眼目睹了资本的力量把这个本来极有前景的产业狠狠扼杀,普洱茶的大起大落,让上官看到了在市场里学游泳的中国茶商当初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不珍惜品牌,不懂得品牌的信誉掺不得假。“最主要的就是说我们的品牌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现在已经经过这一次一启动,大家都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像立顿,一个立顿它的产量就占了我们中国,创造效益,创造利润占我们中国整体加起来2/3,所以我觉得我们种茶人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现场,当解说员回顾中国对外经济交流历史的时候,画卷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茶”字。茶叶,无疑是一张承载着我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名片,但是当我们近距离观察这张历史名片的时候,却不能不感到有些忧虑。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