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产业经济 > 乳制品行业 > 正文

太子奶“被破产”内情(3)

2010/6/10 9:16:00 来源:网友

    祸不单行资金链断裂

  正当太子奶把资金大笔投入到圈地建设中时,三鹿奶粉事件爆发,消费者对乳品的信心受到重创,整个乳业受到冲击。不堪乳业市场的持续低迷,太子奶销量大幅下降,资金短缺问题迅速浮出水面。

  屋漏偏逢连阴雨。金融危机的恶化,花旗银行出现了严重危机,在2008年度亏损额达到了100多亿美元,在大面积裁员的同时,花旗开始在全球范围收拢资金。而此时太子奶刚刚获得三大投行的注资,刚刚启动上市计划,马上就遭遇花旗催还贷款。首先要求太子奶增加30%的利息,经协商改为20%结果,花旗的施压造成了连锁反应,国内多家银行害怕自己利益受损,纷纷向太子奶提出还款要求。

  矛盾一触即发,资金严重匮乏的太子奶,为了维持经营,不断向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催款。打款后,经销商却不能按时提货,供应商迟迟拿不到货款,于是纷纷上门要债。一方面要应对上下游的催债,另一方面,花旗向开曼群岛大法院申请对太子奶进行清算。随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受托对太子奶进行调查,结果是:该公司欠银行贷款13亿元、经销商预付款3亿多元,另外还包括几亿元的工程欠款和原材料欠款,而集团净资产仅为2亿元,不足投行注资额(7300万美元)的一半。

  按照之前与投行签订的对赌协议,李途纯失去了对太子奶的控股权。2009年6月财务报告,太子奶的资产是25亿元,总负债26亿元,已经“资不抵债”。虽然湖南株洲政府出手援助,先注资1亿元,由高科奶业托管太子奶,并从从三大投行手中“要回”李途纯所持的61.6%股权,抵押给高科奶业代为行权,但由于债务缠身,销售不畅,反而连累高科奶业亏损。去年10月,株洲市政府又试图引入三家新的投资方,经过几轮谈判,入主事宜最终搁浅,太子奶败局已定,无力回天。

  2010年5月,李途纯等太子奶原班高管发表声明,宣布另立门户开发“仙山奶”产品。在“太子奶”上栽了跟头的李纯途希望还能在乳酸奶领域重新站起来,但这一次,李途纯如果想要成功,恐怕需要学会怎样控制自己的“赌性”。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