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经营管理 > 食品营销 > 营销知识 > 正文

京东商城:超速行驶的并发症(5)

2012/2/21 15:41:00 来源:网友

  据某位京东商城供货商透露,京东方面要求其平台供货方的售卖价格不得高于其他平台,否则,京东有权收取对该供货方采购价格的5%作为补偿。

  在服装领域,京东肯定难以追赶淘宝和其他垂直电商。

  而日用百货让刘强东更为头疼。“日用百货不是一个标准化产品,有时无法用简单的文本和图片形容。”对于这些这两年才进入的品类,京东面对供应商一直没有太多的优势和话语权,不但价格优势缺乏,更有缺货问题,日用百货品类尤甚。

  有业内人士指出,当京东的商品变得越来越广泛,但却越来越不专业的时候,想让顾客什么都在京东消费将变得很难。如果销量无法快速提高,这些新增品类将成为进价成本高、周转速度慢的鸡肋产品。

  盈利之惑

  京东的广告宣传攻势是相当高调的。大手笔的烧钱、投入大于产出、恶性循环等让京东备受争议,不少人提出质疑:这种“前期烧钱后期引资的狂奔式运作模式”到底能走多久?钱也有烧完的一天。

  近日,路透财经一位专栏作家撰文指出,京东商城的资金链也日渐吃紧,或将最早于3月上市融资。但刘强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京东在电商市场看衰之前拿到的15亿美元投资,目前大部分都没有花。

  即便资金充足,能不能提供清晰的盈利模式,实现规模化盈利,是京东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当前京东的盈利突破点主要有三个:产品、增值服务、营销。

  但业内人士分析,从产品层次来说,价格战没有前途,只能是琢磨去提高产品附加值。产品附加值的来源可以是差异化、消费者体验、定制。一般而言,好的体验和服务有助于平台成长,但形成附加值较困难,比如物流配送水平。

  京东热衷于模仿学习沃尔玛的线下模式,但却无法去低成本地提供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规模化定制更是需要产业链的高度整合、充分调动大中小企业的能量,以目前京东的发展思路,很难。

  从增值服务来看,京东还没有能带来可观收入的商业模式。京东的电商模式已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即在利润空间有限的产品和渠道规模之争上。互联网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平台(设备)不值钱或者不赚钱,而通过之上的增值服务来赚钱,谋求从渠道和产品向服务升级的转变。京东急需思考如何提供差异化的服务,重点思考怎么从服务这块儿开发出增值收入。比如未来电视机可能不赚钱,而靠卖服务赚钱,把价格战扔给了第三方渠道,自己去经营差异化的服务,在收费和收入构成中,服务的比例将不断上升。

  京东如果只是忙于扩张市场份额,把渠道做得再强未来也可能只是为他人做嫁衣,无法保证是否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服务,忽视“人”,没有增值,就没看懂互联网。赚小钱还是赚大钱、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可能不再取决于产品和渠道,而在于服务的控制权、在于新商业模式上的主导地位。

  该人士指出, 京东虽然不断在扩大市场份额,但是危及生存。不计亏损大打价格战,想形成规模后再迎接盈利拐点,恐怕没这么简单。(作者:陈纯丽)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