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经营管理 > 食品营销 > 营销案例 > 正文

到底是“抄袭”还是“超越”?(2)

2012/5/11 13:09:00 来源:网友

  其实,除了新闻客户端以外,国内互联网企业大多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产品原型,一贯奉行的“拿来主义”在业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很多公司也是给这种借鉴和抄袭起了个很好的外号叫“微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和完善,看上去像是自主研发的;而且,有原则的借鉴在国外也是常见的,我们不必要拿来说事,通过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不妨可以有以下几点反思:

  1、 企业需要把眼光放远一点

  对于,国内的大多数互联网企业来说,更多的着眼点没有放在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上,索性连产品的界面都“照搬”,这样也太原汁原味了吧,既是抄也抄的高明一点吧,不妨多借鉴几家国外的媒体和客户端,纵观国内互联网,但凡是目前的一些“大佬”,抄 也是有境界的,而且能够在抄袭的基础上变成自己的产品,最终的落脚点放在用户体验和服务上,这才是“西学为用”的精髓啊

  另外一点,如果真的能够对自己产品有信心的话,别人能够抄袭你,一方面是对你的一种肯定,另一方面,画的了虎皮,未必画的了“虎韵”,用户体验和黏性等核心要素是别人复制不了的。

  2、 即使是产品推广,请选择新一点的话题

  为什么,抄袭门事件在最近的一个月内会如此的频繁出现呢,是因为最近真的抄袭多了吗?实则不然,你“抄与不抄”他一直都存在,只是恳请,国内做互联网的同行们,下次在产品推广的时候,能多想几个IDEA,同一招,适可而止。

  3、 发展迅速的互联网行业,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众所周知,中国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历来是滞后的,无论是相关法律的配套,还是市场机制的培育等都不健全,因此,不仅要细化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企业加强自身产权保护意识,而且要建立积极的创新产业环境,才能推动整个市场向着更加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