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经营管理 > 食品营销 > 营销案例 > 正文

精英们的游戏:在中国开家赚钱咖啡馆(3)

2012/10/12 15:26:00 来源:网友

  Nespresso 还一直研制操作便利的咖啡机。今年5 月底推出的花式咖啡机Lattissima+ 是其最新的尝试,只要“一键式”操作,就能同时制作意式浓缩咖啡和鲜奶及奶沫,根据不同的比例,可以喝到卡布奇诺和拿铁等不同口味的咖啡。

  目前为止,雀巢只有速溶和咖啡胶囊两种产品形态,在Nespresso中国区经理Manuel Sancho看来,两者有着战略联系。“速溶咖啡一般针对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当他们大学毕业,收入增加,需要寻求更高品质的咖啡时,就很容易说服他们从速溶咖啡转向单杯咖啡。”

  可以说,雀巢的产品抓住了咖啡消费的两端:大众和高收入者,而甩掉了中间可能是咖啡厅的人群。而星巴克显然不放掉任何一端。继推出速溶咖啡Via之后,今年3 月,星巴克宣布推出单杯咖啡机Verismo,希望通过顾客在家里享用的单杯饮料来提升销售业绩。目前,Verismo尚未在中国推广,但竞争对手们似乎比星巴克更迫不及待。“这对我们是好事。”Sancho 说,“现在很多人还不知道单杯咖啡,有星巴克这样的大品牌助推,他们会更快了解。这样我们也更容易推广自己的产品。竞争意味着这个行业是好的。”

  群雄逐鹿

  咖啡行业的竞争确实越来越激烈。从2007 年开始,意大利咖啡豆生产商illy在中国销售迎来了爆发期。illy 是高品质咖啡豆的领军者,业内流传一句话:你只要看illy的大罐咖啡豆卖出了多少桶,就能知道咖啡馆增加了多少。

  咖啡的爆发一方面来自自然增长——喝咖啡的人在变多,另一个原因则源于城市化进程。“2007 年开始,不仅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都大力建设商业中心,每建一个商业中心,餐饮和咖啡馆自然会跟随,对行业有一个非常大的推动。”illy中国市场经理陈琳对本刊说。

  “现在是一个群雄逐鹿的状态。”豪坊咖啡烘焙坊创始人、咖啡烘焙师豆叔评价道。豆叔十年前从事生豆贸易时,一年大概能卖出90吨生豆,十年来,这个数字几乎没有太大的涨幅。“需求量确实在涨,但进入的玩家也多了。”

  豆叔的经历折射出整个行业的状态。咖啡馆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从原料、设备到房租、人力成本的大幅上涨。咖啡行业的员工流失率非常高,咖啡店为此不得不迅速扩张。“员工基数上来,做培训的成本就下去了,而且基数多一点,员工离开也能承受。”十年咖啡创始人王跃翔对本刊说。他试图走一条与星巴克们不同的连锁业态—— 只在某一区域内密集开店。“我的店只做五道口,密集布点,出了这个范围就不做。”

  而这种方式类似星巴克诞生之前的欧洲。在传统的欧洲城市,一个咖啡店的服务半径大概在两三公里以内,在那个区域里的居民,一住20 年,咖啡店就在那个位置20 年。“咖啡是一个慢生意。”王跃翔说,“和餐饮不同,餐饮需要新客人,如果客人没有流动,餐饮自己就需要流动;而咖啡馆做的是老客人,不流动是最好的。”

  但问题在于,大部分中国的咖啡从业者等不起。随着日益昂贵的房租,越来越多的行业被地产绑架,咖啡也不例外。以五道口为例,每平米每天店租大概在25 元左右,按照200多平的面积计算,一天至少需要卖出200杯咖啡,才能收回房租成本。

  众所周知,在中国,咖啡馆并不是完全喝咖啡的。在王跃翔的店里,咖啡大概占整个流水的25% 左右,占比例最大的是餐点,另外则是茶水、果汁等饮品。意大利咖啡馆里整天机器轰鸣的情景,在国内甚为少见。1天用完3公斤的咖啡豆(约300 杯),是国外咖啡厅的起步量。而王跃翔只盼望一罐3 公斤的咖啡豆能“尽量在一周内用完”,时间太长了,咖啡豆会氧化。

  而在豆叔看来,中国咖啡推广的最大障碍或许是因为价格。“这是一种比较性的昂贵。”以德国为例,一瓶可乐1.8 欧,咖啡2 欧,一杯茶4 欧,从性价比考虑,消费者大多会选择喝咖啡。在中国,可乐3元,而咖啡厅里一杯咖啡大概25元左右,一杯茶15元——咖啡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

  相比之下,豆叔的咖啡馆已算个中翘楚。“我的咖啡馆一天能用掉1公斤豆。”回国之前,豆叔在德国学习咖啡烘焙,目睹了精品咖啡在欧洲的兴起,这是继速溶咖啡、意式咖啡之后的第三波浪潮。精品咖啡的掌门人基本都是拥有技艺的烘焙师,他们对咖啡有鉴赏力,也能烘焙出不同口味和个性的豆子。“在经历了连锁品牌的标准化教育之后,更高阶段必然是个性化。”

  当然,这个过程还很漫长,但并不渺茫。“这是个从众消费的市场,当有一些号召力的人开始喝咖啡,就会带动下一层级更广泛的人群。”在这两年里,豆叔奔波各处给咖啡爱好者上课,在他的学生注册登记表上,已有将近两万人。他们中,有对咖啡本身感兴趣的,有想体会咖啡背后的小资生活的,当然,也有很多希望投入到这个生态圈之中的。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