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食品百科 > 食用菌 > 正文

大球盖菇

2013/4/15 17:00:00 来源:食品科技网

大球盖菇,拉丁学名为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ow,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斐氏球盖菇、斐氏假黑伞。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分布于台湾、香港、四川、陕西、甘肃、云南、吉林、西藏等地。夏秋季生长在林中或林缘草地上。

食用菌

大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1922年美国人首先发现并报道了大球盖菇。1930年在德国、日本等地也发现了野生的大球盖菇。1969年在当时的东德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70代发展到波兰、匈牙利、前苏联等地区,逐渐成为许多欧美国家人工栽培的食用蕈菌。1980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曾派员赴波兰考察,引进菌种,并试栽成功,但未推广。近年来,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立题研究,在桔园、田间栽培大球盖菇获得良好效益,并逐步向省内外推广,目前河北省已有种植,北京市也有试验栽培者。

几年来的引种推广情况表明,大球盖菇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栽培技术简便粗放,可直接采用生料栽培,具有很强的抗杂能力,容易获得成功。其次,栽培原料来源丰富,它可生长在各种秸秆培养料上(如稻草、麦秸、亚麻秆等)。在中国广大农村,可以当作处理秸秆的一种主要措施。栽培后的废料可直接还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其三,大球盖菇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可在4~30℃范围出菇,在闽粤等省区可以自然越冬。由于适种季节长,有利于调整在其他蕈菌或蔬菜淡季时上市。其四,大球盖菇由于产量高,生产成本低,营养又丰富,作为新产品一投放市场,很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中等至较大,单个菇团可达数公斤重。菌盖近半球形,后扁平,直径5~45厘米。菌盖肉质,湿润时表面稍有粘性。幼嫩子实体初为白色,常有乳头状的小突起,随着子实体逐渐长大,菌盖渐变成红褐色至葡萄酒红褐色或暗褐色,老熟后褪为褐色至灰褐色。有的菌盖上有纤维状鳞片,随着子实体的生长成熟而逐渐消失。菌盖边缘内卷,常附有菌幕残片。菌肉肥厚,色白。菌褶直生,排列密集,初为污白色,后变成灰白色,随菌盖平展,逐渐变成褐色或紫黑色。菌柄近圆柱形,靠近基部稍膨大,柄长5~20厘米,柄粗0.5~4厘米,菌环以上污白,近光滑,菌环以下带黄色细条纹。菌柄早期中实有髓,成熟后逐渐中空。菌环膜质,较厚或双层,位于柄的中上部,白色或近白色,上面有粗糙条纹,深裂成若干片段,裂片先端略向上卷,易脱落,在老熟的子实体上常消失。孢子印紫褐色,孢子光滑,棕褐色,椭圆形,有麻点。顶端有明显的芽孔,厚壁,褶缘囊状体棍棒状,顶端有一个小突起。

分布范围

大球盖菇在自然界中分布于欧洲、北美洲,亚洲等地。在欧洲国家,如波兰、德国、荷兰、捷克等均有栽培。中国野生大球盖菇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吉林等地。

营养成分

大球盖菇子实体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5.75%,粗脂肪为2.19%,粗纤维为7.99%,碳水化合物45.93%,氨基酸总量为16.72%。矿质元素中钾和磷含量分别为3.48%和0.82%。糖类物质中总糖、还原糖、多糖和糖醛酸含量分别为38.3%、1.0%、6.3%和7.2%。抗氧化物质中总黄酮、总皂甙及酚类的含量均大于0.1%,牛磺酸和VC含量分别为81.55mg/100g和53.1mg/100g。

市场前景


大球盖菇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栽培技术简便粗放,可直接采用生料栽培,具有很强的抗杂能力,容易获得成功。

其次,栽培原料来源丰富,它可生长在各种秸秆培养料上(如稻草、麦秸、亚麻秆等)。在我国广大农村,可以当作处理秸秆的一种主要措施。栽培后的废料可直接还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其三,大球盖菇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可在4~30℃范围出菇。由于适种季节长,有利于调整在其他食用菌或蔬菜淡季时上市。在中国各地均可栽培的一个新品种。其四,大球盖菇由于产量高,生产成本低,营养又丰富,作为新产品投放市场,很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