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产业经济 > 乳制品行业 > 正文

中国乳企海外“淘奶”布局呈现多元化

2013/10/17 13:36:00 来源:网友

  一场中国乳企“走出去”战略正在拉开序幕。

  光明食品集团有意收购以色列最大的食品商Tunva(特鲁瓦),收购金额或超过61亿元以色列新谢克尔(约合100亿元人民币)。  

  针对这一报道,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潘建军对国内媒体表示,集团确对以色列最大食品商Tunva有收购意向,目前正在接触了解阶段。 

  潘建军表示,以色列的现代农业发达,集团的全产业链也要求发展现代农业,由此,由于Tunva的主营业务为乳制品和光明集团的主营业务一样,并购后会产生协同效应。  

  而另一家国内龙头乳企也没有闲着。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日前也对外宣布,已与美国最大牛奶公司DFA(DairyFarmersofAmerica)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伊利表示,迄今为止,这是中美两国乳业发展史上最为重量级的一次战略合作。  

  在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食品行业研究员陈天宇看来,中国的奶牛养殖成本优势已不存在,奶源紧张、奶价高是困扰整个行业的突出矛盾,因此,乳企“走出去”也成为不二选择。陈天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海外找奶源有一个最大好处就是成本比国内低,加上这两年海外投资门槛在降低,吸引着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去建立自己的加工基地。  

  虽然2008年发生的“婴幼儿奶粉”事件已过去多年,但是,消费者对国内奶业的阴影未曾消失。因此,消费者对洋牛奶、洋奶粉崇拜之风也愈演愈烈。或许在这样背景之下,国内乳企纷纷到海外“开疆拓土”以求多元化转型的案例并不少见。以光明食品集团为例,近些年来,光明食品集团频频“出海”,或许,其意图是希望布局其产业链不断得到延伸。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开始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和中国消费转型,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企业也要整合世界资源。”万博资讯产业研究院食品行业分析师朱翔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由于中国奶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频频出现问题,导致国外奶粉被抢购,奶粉价格一路攀升,这背后折射的不仅仅是国民对国产奶粉的信心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奶企生产和流通环节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朱翔表示。 

  在此之前,光明食品集团一位高管曾告诉媒体,公司将继续以消费升级为主导进行海外并购。目前,光明食品的国际化经营指数在13%左右,海外销售占比在15%左右,公司计划在2015年将这两项指标分别提升至20%和25%。  

  备受国内普遍关注的《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方案》或将近期出台,那么,国内几大乳企海外求变,与即将出台的企业兼并重组有何关系呢?朱翔认为,即使没有这个方案出台,国内的乳企也应该就奶源和销售渠道进行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但是,既然这个政策即将出台,国内的企业就可以借助政策东风加快进行,这也大大降低了地方保护主义的阻力。  

  朱翔举例说,如蒙牛收购雅士利不仅看重雅士利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同时也是看重其海外的生产基地。而伊利和光明则看重对方高端的技术和市场渠道,特别是一旦这种合作成功,他们就可以利用海外的资源,形成更好的规模和市场效益。 

  那么,中国乳企“走出去”,会遇到哪些绊脚石?陈天宇告诉记者,我国乳企跟发达国家的国际性乳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仍存在整体实力弱、驾驭国际企业的实力还有有明显不足。另外,在全球运营方面经验少也是当前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仍然是中国乳企“走出去”所面临的一些障碍。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