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芦笋蝼蛄的防治

2014/5/15 16:53:00 来源:网友

蝼蛄,俗称土狗子,属直翅目蝼蛄科。蝼蛄在国内各芦笋栽培地区均有分布,其中东方蝼蛄分布全国,但以黄河、淮河、海河地区发生尤重;华北蝼蛄主要分布在北纬32度以北地区;台湾蝼蛄局限于台湾、福建、广东及广西。

(1)危害情况  蝼蛄是一种杂食性害虫。除危害芦笋外,还危害禾谷类作物、豆类、薯类、棉花、烟草、甘蔗、果树、林木及蔬菜等多种作物。以若虫及成虫取食幼苗、地下肉质根、鳞芽及嫩茎等。除直接取食危害外,还因其在地下开掘隧道使芦笋幼苗的根系与土壤分离,造成根系不能吸收水分养分而枯死。

(2)形态特征  以东方蝼蛄为例,雄成虫体长30-32毫米,雌成虫31-35毫米,比华北蝼蛄的体型稍小,但比台湾蝼蛄大。背内侧缘有刺3-4个。腹部纺锤形,末端具尾须一对。若虫形态与成虫相似,只是体型较成虫小,翅芽伸达腹部第三至第四节间。

(3)生活习性  东方蝼蛄在江苏北部地区2年完成1代,华北蝼蛄需3年完成1代,台湾蝼蛄1年1代。以若虫和成虫越冬。翌年5-9月间成虫交尾产卵,6-7月为产卵盛期。卵产在土中卵囊中,孵化后的若虫在土中活动危害,整个若虫期需蜕皮8-9次;华北蝼蛄蜕皮12-13次。成虫具趋光性和趋粪性。白天潜伏在土中隧道或洞穴中,夜晚外出活动取食。

(4)防治方法灯光及毒饵诱杀成虫。毒饵可用乐果及辛硫磷等与经过炒制的麸皮、米擦或豆饼粉、花生饼粉等配制。此外,有的地方介绍用马粪诱杀,即在芦笋田每隔一定距离挖长宽深各30-40厘米坑,放入腐熟的马粪,上铺青草可诱集成、若虫到粪坑内,每天清晨人工捕杀,效果很好。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