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健康生活 > 习俗文化 > 中国习俗 > 正文

农历腊月二十五——忙年忙、磨豆腐

2016/2/6 9:24:00 来源:网友

刘绍本,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文化专家,系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写作学会会长,河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北省老教授协会名誉会长。

忙年:农历正月初一是传统节日春节,这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为了过春节,人们早早就做准备,一般从上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一直忙到除夕。人们要为过年准备食品、衣服,要祭祖、要拜神,要贴对联,要准备鞭炮等等。那么,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这大概一周的时间,为春节所做的准备称为忙年。

歌谣:过了腊八就是年,哩哩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烀猪肘,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听民俗专家刘绍本老师“话”忙年

去集市“挤”年味儿

过去讲,“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有一顶新毡帽”,这是什么意思呢?每年腊月二十七,都会有大集,人们会去集上采购年货,除了吃的,还要买一些喜气的摆件,像中国节啊,春联等。这些东西买来以后,再配合着家里为新年准备的吃食,年味一下子就出来了。不过,现代人去年集比以前少了,更多的人会选择去超市。其实,年前去年货市场上挤一挤“年味”还是挺热闹的。

准备年节吃食是一种情怀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进入过年的准备过程中了,我们说这叫“忙年”。早以前,百姓的生活条件没有现在好,如果按照以前过年的标准来说,那现代人可谓是天天都在过年了。尽管这样,中国人对年节的吃食仍旧有着特殊的情怀,做豆腐、炖肉、蒸馒头,一样都不少。时至今日,对于年夜饭吃食的准备,似乎已经从物质需求,转变为精神需求,年夜饭也从单纯的一顿饭变为中国人对团圆的期盼与象征。

忙年忙,红红火火过大年。

做豆腐:“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实际上是老北京人在准备春节期间必备的所有“年货”的开始。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因此豆腐代表着祈“福”。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他的《豆腐》诗中写道:“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有趣的是,时至今日,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因,是当地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做大肉:从腊月二十六开始,丰盛的年夜饭就要陆续“出锅”了。炖锅肉,一般按汉族而言对于旧时的穷苦人来说绝对是一种奢侈的愿望,但是在过年的时候愿望终于实现了。吃“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因为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而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的富裕十足,因此,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是多少人在腊月二十六这天期盼的。即使是到了今天,家家的日子都越过越红火,但是在腊月二十六置办点大肉也是成为了许多人都没有忘记的老传统。

宰鸡赶大集:年谣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春节期间的“上店赶集”虽然也有与往日集市贸易、购缺卖余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买卖年节物品,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因此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发面蒸馒头:腊月二十八的汉族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汉族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多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这也是因为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