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食糖工业近忧与远虑

2000/8/14 0:00:00 来源:人民日报
  有消息说,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我国食糖价格持续上涨。比如上海市场,年初食糖价格仅为每吨2100元左右,而进入8月份,食糖价格涨到每吨4300元以上。这对于多年来因糖价持续下跌而陷入困境的国内制糖业来说,似乎是一个难得的福音。
  我国食糖工业自1996年开始步入窘境。17个产糖省、区的近500家糖厂,为了争夺700多万吨的食糖市场份额互相“拼杀”,而最大的冲击还是糖精厂的异军突起和来自国外的走私食糖。于是,我国食糖工业连续4年出现全行业亏损,仅1999年亏损高达22亿元。为此,国家大力压缩制糖生产能力,明确只扶持4个重点糖产区,拿出126亿元冲销糖厂债务,允许全国1/3糖厂申请破产。同时加大打击食糖走私力度。这些措施促使国内食糖价格自今年初开始回升,并创下近七八年来的最高水平。这对步履维艰的国内食糖工业,真可谓是“拨开乌云见太阳”。
  但涨价并不能成为制糖业乐观的理由。
  食糖价格上涨得益于去年底国家出台的限产、打击走私等政策措施。但限产措施能延续多久?随着食糖价格的大幅上涨,人们不免疑虑起来。有人认为,去年底的限产措施效果好,是因为多年糖价下跌让大多数糖厂难以生存,加上国家冲销、破产政策出台,糖厂当然乐意退出市场。如果在眼下市场形势喜人的情况下,那些“布局不合理、生产规模小”的糖厂是否有理由不肯退出市场,会不会影响国家的限产政策?
  这种疑虑不是多余的。我们曾在治理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的“十五小”企业中有过深刻教训。国家明令在1997年9月前就应当坚决取缔的“十五小”企业,在地方保护主义和个人私欲的作用下,如今在某些地区仍未绝迹。不久前有消息说,因为钢铁价格大幅上涨,个别省份被取缔多年的小钢厂又开始蠢蠢欲动,偷偷上马。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全国食糖生产能力大大压缩了,但糖厂的成本并未因此降低,我国制糖成本仍维持在2500元/吨至3200元/吨之间。与国际市场上平均只有1500元/吨的食糖价格相比,尚无竞争力可言。
  价格是竞争的利器。20多年的国企改革证明,从奇货可居的短缺经济步入买方市场,加强管理、科技创新、降低成本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即将加入WTO后的挑战和冲击,国内制糖业应有足够清醒的认识,更不能陶醉于靠限产获得的“生机”和眼前的利润,而应眼光向外,苦练“内功”,切切实实地把生产成本降下来。月生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