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企业资讯 > 正文

南顺面粉的“副产品”

2002/1/19 0:00:00 来源:经济日报
  在深圳,在香港,很少有人不知道“南顺”,它长年占领香港面粉市场的50%,占内地出口香港面粉总量的80%,拥有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著名客户,因此常被称作“面粉大王”。他们看中国内市场优质小麦的价格优势,把眼光投向国内几个产粮大省,通过有关部门,向国内定点购买优质小麦。在解决优质原料来源的同时,实现年上缴税利1400多万元、创汇3000多万美元。然而,这并不令人惊奇,令人惊奇的却是它的几个优质“副产品”。
  “订单农业”这几年是新事物,问题常出在合同履约时的价格上。虽然不是国家定点的龙头企业的“南顺”,与农民的价格协定是这样的:通过粮食部门,先订收购量和小麦标准,价格在国家粮食收购价的基础上每吨上调100—200元,这样的结果是所有的风险都由公司承担,农民只要小麦合格,别无风险;另一种是以小麦期货价格(如郑州粮食期货市场)为基准,向上浮动100—200元,价格在市场自然调节的基础上,农民仍可卖高价。这种价格的实行使农民每年卖粮多收2000多万元,如果再考虑实际操作中小麦市场价常低于收购价的因素,给农民让利的要更多。目前南顺与黑龙江、河南、湖北、山东等省共3万多户农户合作,年产优质小麦已达10万吨。南顺计划在5年内,优质小麦产量提高到50万吨,使国产优质麦的使用量提高到公司的一半。在全国大多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户收入绝对减收的背景下,增加农户的纯收入自然成为第一受欢迎的“副产品”。
  第二个要从科技推广说起,最后落到农业结构调整上。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的何中虎博士有着这样强烈的反差:以前技术部门引进的许多优良品种一直推广不开,常常是找到农户:“帮帮忙,我们的新品种真的不错……”嘴皮子磨破,好歹说动几个。半年后,优质小麦卖不出好价,投入的成本再算上减产的代价得不偿失。农民自己也找到面粉厂推销:“专家说这种小麦面筋高,”工厂老板说:“我没必要用那么好的小麦,价格低才最重要。”来年农科院再去推广,农民打死也不种多了。自从与南顺面粉集团合作,再去推广良种,只要把背后这个“面粉大王”大买主一说,农民马上订合同,新品种就这样推广开了。新品种应用的结果就是优质小麦的比例大大增加,这两三年一直一愁莫展的农业结构调整水到渠成。
  南顺与山东农科部门的合作是这样的,企业提出小麦质量标准,农科部门决定品种,决定在何地种,并全程技术服务、监控质量。
  一些乡镇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总结,以前是按种植、科技推广、找市场的路子往前冲,现在是倒回来了,先有市场、品牌,再决定科技应用,最后才是种植。通过“面粉大王”与这个大的专业市场的联接,解决了品种推广问题;南顺也称农科部门帮他们解决了十几年来国内没有像样的、成规模的优质小麦来源问题。这种合作对农技推广、结构调整、企业经营是否可总结为一种模式?此为第三个副产品。

  第四个是提高了我国小麦的附加值,扩大了对外出口。南顺董事长曹震这样认为,我国是农产品大国,但由于耕地和水的缺乏,单纯出口粮食等于我们的稀缺资源廉价转让。而通过农产品加工,才能发挥我们的人力优势,延长产业链,从优质小麦加工成食品,再包装出售,使我们人力资本丰富的优势得到发挥,弥补耕地、水缺乏的资源劣势。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特别是我国农业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候,这样的合作可以把挑战看成一种商机。 (王培楠 庞彩霞 吴永亮)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