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经营管理 > 正文

多种因素抑制我国肉制品对俄出口

2002/5/27 0:00:00 来源:新华网
  记者日前在专题调研时发现,我国肉类产品对俄出口几经变化,多种因素抑制了我肉类产品对俄出口的进一步扩大。
  我国肉类总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1/4以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位居世界首位,但肉类产品出口量只占国内总产量的1.8%左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俄中市场肉类价差较大,出口肉类收益相当可观,于是一大批企业从事对俄肉类出口。但好景不长,2000年4月,俄开始禁止中国肉类进入市场;2001年8月俄对中国肉类重新开关,但条件非常严格:运输工具必须是火车或海船,保鲜必须用机械制冷,必须将运输工具打上生产厂的铅封,必须由俄方检疫官逐批监装检疫。今年3月15日俄又临时禁止从中国进口牛肉、猪肉和家禽肉,最近又解除了这一临时禁令。
  有关人士认为,我国肉类产品对俄出口几经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俄罗斯经济上的原因,有中国疫区管理的问题,也有部分劣质肉让俄市场对中国产品失去信心的原因。具体来看,第一,质量难如人意,检疫指标待提高。长期从事农产品国际营销研究的中国农业大学乔娟副教授说,从生产上看,我国产品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十分突出,即使同地区的同一产品品质都不相同。黑龙江省外经贸厅边境贸易处处长李阳说,目前,俄罗斯有些不信任中国的猪肉质量,中国猪肉进入俄市场不准卖生肉,必须加工成熟食才能销售,而从欧美进口的却可以直接销售。第二,经营主体实力弱。目前从事肉类出口的多是一些边境贸易公司,企业规模小,资金少。而俄方又有许多严格的限制,如俄方要求用火车运输,最小的制冷车一小列也有4个车皮,合160吨左右,算上出口各环节要交的税费,成本最低也在200万元,一次动用这么多资金,许多企业望而却步。同时,俄方也缺少有实力、有信誉的接货企业。第三,市场对接不畅。出口肉类是边贸公司在做,而肉类加工则是肉联厂在做,造成了市场的“脱节”。第四,经营风险偏高。黑龙江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从事对俄业务的利达贸易公司总经理王波说,目前,对俄交易依靠的都是商业信誉,没有银行之间相互担保的银行信誉,我国肉类产品出口后,钱可能迟迟回不来,加之出口占用的资金量较大,一旦出现问题,企业经营就难以为继。另一方面,由于我方急于争取俄肉类市场,俄方一般很少预付资金,经营风险难以降低。
  不过大家一致看好我国肉类产品出口俄罗斯的前景。以俄远东地区为例,目前人均肉食消费量50公斤左右,由于俄肉食工业在苏联解体后严重滑坡,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包括肉制品原料、罐头在内的大量肉制品还需要大量进口。由于欧洲爆发疯牛病和口蹄疫情,俄不少经销商希望经销中国肉制品。
  专家认为,我国要进一步开拓俄肉类市场,一要抓紧从育、养、运、加、储各个环节全面提高肉类质量;二要加工企业生产必须适应出口,肉联厂应直接与俄经销商接触,不能总靠着边贸企业这个“二传手”;三要千方百计降低出口成本和风险。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