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经营管理 > 正文

零售旗舰京城搏浪

2002/6/27 0:00:00 来源:中国质量报
  近日从北京市商委传出消息,到2005年,北京市将打造成7家年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零售业“航母”,其中两家超级“航母”的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北京市政府希望,未来这些北京零售业的旗舰企业能够借入世和举办奥运会的东风,带动北京市的零售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从国外大都市商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看,零售业的发展应与城市商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吻合,遵循城市商业布 局和城市商业业态发展的规律,利用现代城市商业区开发的运作方式达到理想目标。

  北京商业发展在同国际社会的比较中,到底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北京零售业的现状如何?北京大型零售业集团最近两三年的发展构想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北京市商业委员会的官员和首都经贸大学的有关专家。

  据北京商委的有关人士透露,北京市政府已开始着手对零售商业的重组联合,把扩大商业规模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冲破所有制的限制,打破地区和部门的封锁,通过资产的重组和整合,组建大型连锁企业集团。用该官员的话说,这是北京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顺利达到上述目标,北京市将采取融资发展、统一供货、发展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培育和发展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和跨所有制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逐步实现企业资本多元化、品牌多样化和管理国际化的目标。与此同时,还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的合作,大力推进世界50强的大型跨国零售集团到北京发展新型连锁业态的进程,提升中国零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首都经贸大学的一位学者提醒说,北京零售业的发展必须注意研究和跟踪世界零售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探求零售业态与布局的演变规律。在该学者看来,到目前为止,世界零售业态已经经历了百货商店、超级市场和连锁商店的3次巨大变革,而在近10多年还出现了众多的多功能购物中心。随着西方城市空壳化的加剧,商业布局也呈现分散化趋势,传统观念的商业业态形式趋于衰落,消费的个性化已经引起经营的个性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城市化率的起伏以及社会化大生产强有力的推动等因素,交汇成城市零售业业态变革和布局变化的原生力量。

  北京市对做大连锁企业规模情有独钟。北京市商委的有关人士指出,政府要定期公布重点“种子”企业的排序,建立和完善大型企业集团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推动“龙头企业”的快速长成。与此同时,对现有大型零售企业联合重组的步伐也要加快。

  该人士还强调,政府的设想是有充分的事实依据作支撑的。去年,国美商店的年销售额就达到了60亿元;北京华联达到80亿元;王府井新东安的销售额接近50亿元。此外,还有几个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均已达到20~30亿元。由此可以预见,政府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从首都商业发展的战略着眼,欲实现从规模数量到素质质量的转变,就必须提倡知识商业的理念。首都经贸大学的专家一再强调,北京商业运营整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商业业态发展的无规则,商业竞争的无序状态。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应更好地发挥行业商会的作用以外,还应提倡知识商业意识,包括经营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培养具有现代专业技术的人才、完善信息化系统、提高文化品位、鼓励优质品牌服务和创新机制等。(于 丽)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