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无抗奶 真的难以抗拒吗?

2002/7/25 0:00:00 来源:新浪网
  乳业这两年风起云涌,时兴“随潮”,先是“液奶潮”,紧接着是“学生奶潮”,还有“并购潮”……真是潮起潮涌此起彼伏。最近几乎一夜之间又兴起一股“无抗奶”风潮,先是三元向消费者郑重承诺生产无抗奶,接着是光明通过各种手段紧跟,甚至在包装物上打上“无抗”的标记。这还没完,有迹象表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乳品企业加入到“无抗奶”大军中来,狂炒“无抗奶”。


  笔者不禁纳闷,“无抗奶”这个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名词为什么几乎在一夜之间受到这么多企业的“恩宠”?

  为此,笔者特意请教了有关专家。原来乳牛生病了,在注射药物后,七日内在身体中会残留抗生素。这样在其产出的奶中会含有残留抗生素。不含抗生素的牛奶,就叫做无抗奶。而抗生素对人体来说犹如双刃剑,长期服用会使人体产生抗药性,免疫能力就会下降。这样说来“无抗奶”对消费者应该是有益的,绝对应该推而广之,但记者不免疑虑?你今天宣布生产无抗奶,那你以前生产的是什么?是不是有抗奶?如果这样的话,大家每天喝的都是“有抗奶”,你岂不是在坑害消费者?。笔者思忖,这似乎不大可能,第一、宣布无抗奶的都是大企业,应该不会愚弄消费者;第二、到目前为止,尚无科学依据证明只有极少抗生素残留的牛奶会导致消费者的“免疫力下降”。看来,对于“无抗奶”现象还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加以剖析。

  记者发现就此问题上,作为乳业龙头的伊利反而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那么伊利是如何看待“无抗”的问题呢?就此,记者在日前采访了伊利的有关负责人。

  据伊利的负责人介绍,其实“无抗”对于伊利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作为只是一个卫生指标的“无抗”,并不能成为高品质牛奶的代名词。就象农作物中残留的农药一样,并不是农作物本身具有的,但由于农药的存在,农作物成了次品。因此,在“无抗”的问题上,伊利并不认为有大张旗鼓的必要,只要乳品加工企业在管理上,检测上加强力度,在奶源环节严把收奶关,杜绝”有抗奶”入厂,那么生产出的牛奶产品就是无抗奶。对于一直在致力于健康产业的伊利来说,“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才是产品的最高境界,这不仅将有利于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终将有利于未来同国际品牌的竞争。

  其实,早在2001年底,作为中国乳业首批入埠香港的伊利产品,就一次性通过了香港卫生署的层层检验,其中就包括对残留抗生素含量的检验。看来,伊利“看淡无抗”的确是有其过人之处的。如此看来,“无抗奶”并非不可抗拒,但盲目跟随这股“无抗奶潮”,会使产品步入同质化的误区,反而不利于产品真正的走向国际。随着入世后海外乳品兵团的入侵,无抗将不再是个“新鲜“的话题,那时,我们乳品厂商又该将如何呢?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