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外资啤酒卷土重来

2002/11/1 0:00:00 来源:广州日报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啤酒这一次的进入和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进入不同,将对中国啤酒市场形成较上一次远为强烈的冲击。第一次浪潮败在策略不当外资啤酒曾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肆抢滩中国市场,在1998年达到高峰。但从2000年开始,就出现大面积的“退潮”,英国巴斯啤酒撤资吉林金士佰、美国亚投公司控股的北京五星、三环等都卖给了青岛啤酒……据悉,到2000年,中国的外资啤酒90%以上都出现了亏损。

  广发证券的有关分析师则称,外资啤酒“败退”,首先是外资啤酒建厂成本、管理成本过高,然后是市场投入大,外资啤酒市场促销费用要比国啤高10倍多。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上的外资啤酒,如百威、蓝带等,都是在中国建生产基地,这些合资“洋啤酒”并非纯正进口啤酒,而每瓶价格基本都在8元以上,这样不仅失去了大众市场销量的支撑,在高端市场还受到喜力、科罗娜等完全由国外进口的纯正洋啤酒的阻击。

  外资啤酒举起联合大旗业内人士分析,2003年中国啤酒消费量预计达到2400万吨,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外资啤酒当然不会放弃中国市场。

  事实上,即便在当年外资啤酒全面败退时,也并非没有成功的例子。日本三得利啤酒1996年开始在上海生产销售,仅用4年时间就获得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指出,因此,再次进入中国啤酒业的外资,与第一次相比也明显改变了策略。这一次他们更加注重发挥资本的能量,并举起了“联合”的大旗以降低运作成本,目前主要瞄向了国内具有优势的强势企业。AB公司与青啤的合作可以说是一个典型案例。他们开始强调选择旗鼓相当的对手,以资本为纽带,在品牌、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利益共沾。

  外资啤酒5年内凸显竞争力“卷土重来”的外资啤酒,这一次的冲击力度将更为强劲。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1月~10月,我国通过海关正式进口啤酒5.29万吨,占国内市场仅1%,而出口啤酒6.82万吨,但由于进出口啤酒的巨大价格差,仅这1%就足以造成中国啤酒的进出口贸易逆差。

  一位啤酒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对啤酒的关税将下降58%,未来5年内,进口啤酒的占有率可能会上升到5%。再加上这次外资啤酒有备而来的策略调整,到时候,国啤将面对的是进口原装和本土生产的两种“洋啤酒”的夹击。未来几年内,本来就已竞争残酷的中国啤酒市场将再次洗牌,而外资啤酒的竞争力也会慢慢凸显出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