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科技为本 创冷饮技术新高

2002/11/15 0:00:00 来源:中国食品报
--访郑州中州食品研究所所长张社生

随着天气转凉,一年度的冷饮大战似乎该偃旗息鼓了,可来年冷饮市场的竞争却已经在激烈的酝酿中。日前在冷饮、乳饮料、速冻食品发展暨技术论坛会议上,来自全国三十多家大中型企业的代表就目前国内冷饮行业的发展趋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记者借此采访了此次论坛主办单位--郑州中州食品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张社生。

记者:近两年来,冷饮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许多生产厂家亏损或转产,郑州中州食品研究所作为业内专业性的研究机构,对目前冷饮行业的发展有何看法?

张社生:今年夏季,研究所先后派出四位工程师,历时两个月,对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冷饮主要销区进行了市场和产品调研,收集了各地样品1000多个,并对冷饮的包装、结构、香型、制造工艺、成本构成、销售价格、消费群体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对比以往的冷饮市场,我们认为,1998年以后,我国冷饮年消费总量增幅减缓,而全国新建冷饮企业却蜂拥而上,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致使国内冷饮生产能力达到饱和,并出现过剩。进入2l世纪,国内冷饮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许多中小型企业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发展,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但是供大于求并非意味着这一行业已失去市场空间,关键是怎样正确分析市场形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找准市场切入点,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个性化产品,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记者:您认为目前国内冷饮市场的特点是什么?

张社生:从目前市场看,冷饮消费从传统的消暑降温型消费开始向嗜好型或时尚享受型消费转变。冷饮的年销售周期逐年增长,其中家庭消费异军突起。小箱包装的产品适应了家庭批发的需要,销路比较看好。同时,冷饮消费正在从以前的无差别消费向个性化消费转变,即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层、不同消费水平的消费群体,其消费需求及购买动机表现出差异,因此冷饮产品的市场定位日趋明细,消费目标定位准确的个性化产品极具市场潜力。今夏冷饮市场上流行的畅销产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冷饮产品与其他食品之间的渗透融合和相互影响进一步深化,如冰红茶、绿茶等茶饮料的风行带动了各地茶味冷饮产品的热销;焙烤食品与冰淇淋融合于一体的产品深受欢迎。二是大量天然实物料的添加成为今年冷饮产品的又一特色。如添加了红豆、绿豆、黑米及天然果酱、果肉、果脯的产品均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三是小个头、高质量、低价位的"小布丁" "小奶糕"系列产品在各地卖得火暴,此类产品由于选料精、品质高、分量小、好吃不贵,自然有市场。

记者:中国市场大、消费层次也很多,据我了解,现在似乎企业生产什么档次的产品都有市场,那么目前冷饮企业大致分几类?

张社生:在现有的冷饮生产企业中可划分为四个大类:外资品牌和国内著名品牌企业、区域名牌企业、地方名牌企业及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在竞争实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生存的市场空间既有交织重叠又有差异互补。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我国冷饮行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争夺,优胜劣汰的竞争不可避免。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品牌化运作、网络化营销将是企业发展方向。

记者:面对冷饮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中州研究所作为专业性的冷饮开发与技术服务机构,同样也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竞争您认为研究机构应如何适应市场?

张社生:作为研究冷饮饮料及速冻食品稳定剂复配技术及商业化应用的专业化研究所,一定要把"科技为本、全心服务"作为工作的宗旨。近几年,我们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基础实验室、中心化验室、冷饮开发应用实验室、速冻食品开发应用实验室及资料情报室。其条件及开发能力在国内业界均处于领先水平。研究所目前有多年从事专业研究的专家数十人,近年来他们根据客户的生产设备及市场,设计出符合市场消费需求且具最合理成本的最终产品。也只有这样,研究所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与客户的紧密合作,从而达到科研机构与企业共赢的效果。(刘美菊)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