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一批酱油企业挡在“铁”门外

2003/1/15 0:0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卫生部称试点铁酱油厂家也需通过有关认证后才能投产

  
  2003年,酱油业的眼光盯在了“铁”上。有人甚至惊呼:“铁酱油将使行业重新洗牌!”


  政府出面推广铁酱油
  根据2002年的市场情况推测,在传统的调味品当中,铁酱油将成为一股生力军。首批试点企业的产品已经面试,第二批试点企业也已经在申报过程中。在21家试点企业名单公布后,一些未能入选“试点”的企业纷纷要求加入生产铁酱油行列。

  由于中国人膳食中植物性食物占主要成分,铁的吸收率仅为3%,缺铁性贫血是中国人群中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2000年中国食物与营养监测显示:城市中五岁以下儿童贫血率为12.3%,农村中五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6.7%。1998年调查发现,育龄妇女的贫血患病率高达36%以上。缺铁性贫血使人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缺铁性贫血儿童智力发育受损,可造成智商降低,注意力不集中;成人缺铁则使劳动生产力下降。

  为此,国务院于去年批准了开展“消除铁缺乏行动”的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卫生部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开展了通过酱油铁强化来改善铁营养状况的项目研究并取得成功。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介绍,选择酱油作为铁强化食物载体,是因为它在中国普遍使用以及食用量的自限性(不会食用过多)。铁强化剂采用的是人体吸收率高、溶解性好、不改变酱油原有口味并有两年以上稳定性的EDTA铁。

  有关的干预试验表明,EDTA铁强化酱油有明显的营养改善效果。河南南阳三所学校进行的对304名14至17岁贫困学生每天补充5毫升铁强化酱油试验证明,可在3个月内完全纠正贫血。在贫血高发区贵州毕节市开展的1万人干预试验显示:每天补充15毫升铁强化酱油,一年以后受试人群贫血率下降了20%-70%;同时,学龄前儿童发育有明显改善。因此,推广铁强化酱油是一种预防中国人群铁缺乏的有效措施。


  铁酱油对抗国际资本
  为保证安全,卫生部强调,即使是目前初步选定的酱油试点厂家,也必须通过H ACCP认证后才能投产铁酱油。这种要求将把一大批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企业挡在铁酱油工程的门外,也为国内优势企业的有序竞争和发展、对抗国际资本洗牌树起技术门槛。

  据中国调味品协会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的酱油市场已形成四分天下的格局,即以广东海天、致美斋为主的粤产酱油,以上海淘大、家乐、老蔡为主的沪产酱油,以雀巢美极、龟甲万、李锦记、加加、和田宽为主的外资酱油,以北京金狮、石家庄珍极、天津天立、福州民天、湖南双凤等区域性酱油为主的地方酱油。

  中国虽是酱油生产大国,全国酱油生产企业有2000多家,但据不完全统计,真正的全国性品牌几乎没有。

  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认为最好的调味品品牌中,只有一个品牌的提及率超过10%,其他业内知名的如珍极、豪吉、金狮、龙门、太太乐等虽然榜上有名,但都低于10%,其他各种地方区域品牌占59.3%。由此不难看出,调味品在整体上品牌集中度低,市场上还没有领导品牌,甚至强势品牌也没有。

  相比之下,日本年生产酱油5000吨以上的企业为30家,其中最大的龟甲万年产量为30万吨,加上“亚玛莎”等4个企业,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0%。不难看出,日本酱油生产的集中度大大高于我国,这也就意味着,调味品行业还有一个老大不小的品牌空隙可钻。

  从行业形势来看,我国调味品业的增长每年都在20%以上,酱油市场增长则在10%以上,1975年我国酱油产量不足100万吨,20世纪70年代末达175万吨,80年代末为200万吨,90年代末猛增到450万吨,目前是500万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酱油的销量还会进一步增加,现在内地人均年消费量为3.7公斤,仅为其它习惯吃酱油的东方国家和地区消费量的30%-50%。据有关权威部门预测,我国“十五”期间调味品市场总产值将达到300亿元,而我国目前调味品市场总值才100多亿元,显然还有较大的市场上行空间。

  面对近两年国际资本纷纷进入我国调味品行业,业内人士发出了2001年至2005年调味品行业大洗牌的危言。而手中握有铁酱油,将会是国内企业在竞争中的一张有力的牌。(楚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