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乳品相煎“急”

2003/4/1 0:00:00 来源:中国质量报
  中国的乳业市场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人均消费量的大幅攀升,使得这一领域成了各路诸侯的必争之地。

  2000年统计调查显示,国内乳与乳制品企业有15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359家,上亿元的有12家,其中销售额排名前10位的企业,液体乳的市场份额约占全国的62%,奶粉约占全国的33%。2001年统计结果显示,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为93公斤,发达国家为258.3公斤,而我国仅为8.8公斤。据初步统计,2002年国内乳与乳制品市场的销售额达到350亿元,产品主要集中在液体乳类、乳粉类和冰淇淋类,而乳脂类、炼乳类、干酪类以及其他乳制品类等由于加工技术和国内市场的制约,产量非常有限。我国为加速乳与乳制品行业的发展速度,初步拟定的乳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到2005年我国乳制品人均年消费量达到10公斤,届时总产量达到1400万吨;到2015年人均消费量达到25公斤,届时总产量达到3600万吨。由此而产生的国内广大市场,催动国内乳与乳制品企业轰轰烈烈的整合发展,同时也催动国外乳与乳制品加工企业集团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军我国市场。

  过去的2002年,各界对中国的乳与乳制品行业资本的投入加大。2002年8月底,光明乳业在上海成功地进入资本市场,筹集资金9亿多元。而与此同时,伊利也增发5000万的A股,募集资金达8亿元。2002年12月19日,摩根士丹利、鼎晖、商联三大国际财团联合向蒙牛注资2.16亿元,其参股比例超过了32%。中国巨富刘永好率领新希望集团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就收购11家乳品企业,形成了12亿元的产业规模。另外,均瑶集团、维维集团、娃哈哈集团也已相继介入到该行业中来。在不久的将来,三元、蒙牛、三鹿、完达山股票也会相继上市进行交易。更多资本的介入,将会催动国内乳与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壮大,不仅表现在从小企业转变为大集团、扩大规模、扩大地盘上,而且还表现在业内生产线的革新、花色品种日益增多等方面。

  在过去的2002年,乳与乳制品行业为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纷纷投资建设或增加新的生产线。液态奶的佼佼者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将1.8亿元投入到液态保鲜奶和UHT超高温灭菌奶两个主营产品生产项目;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北廊坊的年产11万吨生产线已正式投产,其在包头日处理鲜奶1000吨的生产线一期工程将在今年年底正式投产;2002年,蒙牛乳业成为了中国乳业四强之一,以1947.31%的成长速度超速成长,去年竣工的三期工程,是放置生产线最多、日处理鲜奶量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单体生产线,这使之日加工能力进一步扩大;河北三鹿在10万吨国家重点技改项目完成后,其液态奶产量将达12万吨。另外,三元、三鹿、完达山等在上市后,还将有新建的生产线进行开工建设。(谢可杰)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