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专业人士:“非典”时期非常餐饮

2003/5/22 0:00:00 来源:中国商报
  “民以食为天”———餐饮可以“通天”。当“非典”的天灾突然降临时,“通天”的餐饮向“非典”的天灾进行了有力的抗击……

  在“吃什么”上做文章

  在这“非典”肆虐的非常时期,日不可缺的餐饮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大宾馆、小饭店到大食堂、小餐厅,再到平民百姓家的餐桌,人们纷纷在“吃什么”上做文章———吃也成了防治“非典”的“必修课”。

  对“这一课”,解放军总医院微量元素研究室的一位营养学家从“ 腿”谈起:“‘四条腿的(猪、牛、羊)’ 不如‘两条腿的(鸡、鸭)’, ‘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鱼),‘没有腿的’不如‘一条腿的( 蘑菇等菌类食品) 。”这位营养学家的“腿论”,与医学专家的观点一拍即合,认为蘑菇及木耳、银耳等菌类食品所含的干扰素,能干扰病毒 的蛋白质合成,使病毒不能繁殖,从而使人产生对病毒的免疫力。专家们的研究成果正被“广而告之”。

  对“这一课”,平民百姓又对传统饮食的金科玉律奔走相告:“吃了萝卜菜,啥病都不害”;“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食,不可无绿”;“吃全杂粮不生病”;“吃米带点糠,一家老小都安康”… …

  “医食同源”,餐饮不会在传染性病毒面前无能为力和无所作为。食补食疗,正在为人们增强战胜“非典”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餐饮这锅“老汤”,也能炖出防治“非典”的“疫苗”!

  在“怎么吃”上严要求

  据告,“非典”是近距离飞沫传染。这可怕的“飞沫传染”,很容易使人想起已故王力教授创出的那个词组— ——“津液交流”———“ 津液”在“同夹一盘菜,共舀一碗汤”的合餐过程中“交流”。

  这“交流”,不是在给那“传染”提供方便吗?

  切莫等闲视之!

  2003年4月20日,中国烹饪协会向全国餐饮企业发出倡议:“积极推行分餐制,严防‘病从口入’。”

  2003年4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大学农园学生食堂与学生共进午餐时,自己拿着一个托盘,在售饭口点了“两菜两粥一饭”:红烧豆腐、木须肉,玉米粥、红米粥、大米饭各一碗。吃的是自助餐。

  “分餐制”和“自助餐”取代传统的“合餐式”,是我国筵席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当前防“飞沫”、抗“非典 ”的非常时期,强化这项改革,尤其重要!

  对“怎么吃”的严要求,还包括:饭前要洗手;餐厅要通风;餐具要消毒:沸水煮、蒸锅蒸、消毒液浸泡、消毒柜消毒……

  从洗手到洗餐具,本是幼儿园时就掌握的常识,本是平时就知道的道理,在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期又一再强调,也就不仅仅是餐饮活动中的简单重复了。

  在“怎么做”上求突破

  直面“非典”,大大小小的各式厨房里,虽然没像传染病房那样给人以神秘感甚至是恐惧感,但是,“小厨房,大天地”,这里也丝毫没放松对“非典”的抗击……

  在餐饮业的厨房里,厨师们已不满足于往昔的“烹调五味香”,他们在充分挖掘食补食疗的宝藏,在大力开发强体健身的佳肴,在与消费者商讨非常时期的非常食谱,形成了另一个抗击“非典”的巨大的安全屏障。

  在平民百姓的厨房里,照样出现了与往年的大不同:

  来自一家大型电子商务网站的消息说,“非典”流行以来,该网站的图书类别“热销榜”中,以前从未进入前 15位的健康、烹饪类图书,销量猛增,已跃居第5、6名!得益于这两类图书的热销,访问量比3月份激增两成,销售额也同比增加了30%。

  西单图书大厦的工作人员说,虽然整体销售受“非典”影响,但保健、菜谱、烹饪类图书比以往更受关注。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北京王府井书店里,一位大妈这样说:“以前女儿女婿难得回家吃顿饭,这下倒好,让‘非典’给闹的,回家俩礼拜了,一天三顿饭,多翻翻菜谱,也好搞搞营养平衡,也好换换花样。‘药补不如食补’, ‘一份预防方,胜过百份药’。”

  是啊,博大精深的中国餐饮为食补食疗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