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制约肉鸡出口瓶颈何在

2003/6/24 0:00:00 来源:农民日报
  我国的肉鸡业经过2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肉鸡生产国,在国际市场与国外相同产业形成了竞争。在我国农畜产品对外贸易中,肉鸡出口已成为我国畜牧业中最为敏感的问题。在影响我国肉鸡产品出口的诸多因素中,除了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制约外,因疫病、药物残留及生产标准等因素影响肉鸡产品出口的矛盾已凸显出来。据统计,仅2001年下半年至2002年上半年,日本、欧盟、俄罗斯、韩国等中国禽产品主要出口国先后数次因疫病、兽药残留等问题停止进口中国的禽肉产品。


  防疫体系待完善
  目前,我国的畜禽养殖多以农户或“公司+农户”的分散饲养为主,防疫体系仍不够完善。有些疾病时起时伏,在国外就有可能因误传中国有疫情而拒绝进口我国禽肉产品,影响十分巨大。虽然我国在一些地区正在实施符合国际规范的无规定疫病区建设,但此项工程需大量资金和较长的时间,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由于我国在动物防疫上尚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对动物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构成隐患。如在肉鸡饲养中对规定的疫病还缺乏有效的监测。有的肉鸡饲养场由于疫病监测不到位,一些供出口的宰前活鸡携带有可能影响国际贸易的病毒或细菌。虽然这些活鸡外表健康,鸡群也没有发病症状,但是成为健康带菌带毒者。如果用这些活鸡加工出口产品后,一旦被检出含有规定的病毒或细菌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在这方面已有很多的教训,一个地方、一个企业甚至一份感染携带有害微生物的禽肉产品都可能给整个国家的畜禽生产加工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如2001年6月6日,韩国就是以从中国产鸭肉中检出禽流感病毒为由,全面禁止进口我国禽肉产品。随后日本也以此为由,停止进口我国禽肉产品,致使我国肉鸡生产加工业损失严重。2002年4月,日本从我国河北省一家肉鸡加工厂加工的鸡肉中检测出新城疫病毒,日本农林省宣布暂停进口中国河北省某肉鸡加工厂加工的鸡肉。在肉鸡饲养过程中,外表健康活鸡带毒带菌,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已成为动物防疫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药残监控应加强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制订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和残留检测方法,到90年代末已制订很多符合国际标准的药物残留标准,并不断规范饲料添加剂使用规定。但我们的检测方法和监控体系的建立相对滞后。虽然农业部先后制订了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标准,但兽药及有害化学物质残留的检测方法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只能对一些兽药残留进行监测。由于检测方法和监控力量不足,目前我国只能在少数重点畜产品出口地区抽样监测。这种状况造成的结果是禽肉产品该出口的出不去,而国外进口的我国又限制不了。

  另外,由于肉鸡饲养周期短,密度大,发病率高,饲养过程中不得不使用大量抗菌素。个别养殖户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忽视畜禽卫生质量,在饲养过程中滥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该停药时不停;在饲料的选择则上挑选便宜的买,饲料中有农药残留的或霉变的也照用;有的农户不懂得这样做所造成的危害有多大,有的知道了也照样用,因为在卖鸡时价格是一样的。这样生产出来的鸡肉制品,药残及有毒有害物质肯定超标。这不仅降低了我国鸡肉在国际市场的声誉,也使得我国鸡肉产品很难出口。而且,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改变,我国鸡肉产品也将失去国内消费市场。目前,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逐步开始实行农产晶市场准入制度,禁止药物、激素超标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以及施用过量化肥和禁用农药的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因此,完善药物残留监控体系,控制畜禽产品中药物残留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