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功能饮料渐入佳境 国外巨头等待时机

2003/10/15 0:00:00 来源:中国质量报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让这个本就越来越关注健康的时代,更加崇尚营养、保健。于是,尽管大多数人还说不清什么是功能饮料,但是贴上“健康招牌”的红牛、宝矿力水特、佳得乐、健力宝A8、体饮、维体、怡冠、电解质饮料等等,这些纯粹或者非纯粹意义上的功能饮料却早已“于无声中”进入了你的生活、搬进了各大商场的货架。

  起步不到10年的功能饮料在全球范围内显示了迅猛的增长势头,全球销售额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20多亿美元,到目前的150多亿美元,而且每年仍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尤其在亚洲,其增长更为迅猛。一时间,亚洲乃至中国的众多食品饮料企业如发现新大陆般蜂拥而至,除了最早的“淘金者”——红牛外,国内如健力宝、乐百氏、巨能等传统饮料厂家纷纷推出自己的功能饮料产品,怡冠等功能饮料创造的新生代也不甘示弱,再加上一些准功能饮料概念的减肥、保健饮料品牌,群雄纷争的势头似乎在一夜间形成,种类之繁多,名目之齐全,竞争之激烈似乎超过了一直被认为惨烈的碳酸饮料以及果汁饮料市场。

  然而,当细数“参战”各方的名号时,我们却发现,在这片貌似硝烟密布、险滩重重的战场上,只有红牛和少数韩国的并不为人们熟知的二三流洋品牌混杂其中,主力交战方均为国内“军阀”。而碳酸饮料世界的巨无霸级舰队——“可乐双雄”却未曾露面。这一结果颇为让人费解。既然功能饮料市场“这边风景不错”,健康饮料也绝对是堪称未来主流的“金字招牌”,而且这里又没有超级巨头的垄断性对抗,为何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却始终按兵不动?

  就在记者为可口可乐损失一块巨大市场而遗憾之际,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公关经理翟梅女士却颇为胸有成竹:“根据市场的需求,我们也会采取更加多样化的应对产品,例如近年推出的茶饮料、水饮料等。”而对于眼下市场火爆的功能饮料,翟梅告诉记者,可口可乐广州分公司早在九运会期间,就曾经推出过运动型功能饮料“保锐得”,时至今日这款产品在广州仍然销售不错。实际上,可口可乐在中国各地的24家装瓶公司和30家灌装厂都拥有相对自主的产品推出权利。投资额超过11亿美元的这些分公司,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季节甚至都会拿出不同的产品,当然,翟梅肯定的告诉记者,在可口可乐公司考虑的几十套方案中,有生产功能饮料的计划。“产品的多元化是好事,但目前我们的核心产品仍然是碳酸饮料。”翟梅最后仍要强调一下。

  可以想像,每年仅广告费用便可达到40亿~50亿美元的可口可乐公司,绝对有足够的技术研发能力生产科技含量并不高的功能饮料,而100多年积累下来的生产控制能力会令其产品更加安全可靠,同时,独占近百年全球饮料市场霸主的可口可乐品牌的优势更是足以让任何人胆战心惊。而目前的功能饮料市场不过是一二百亿美元的规模,尚不能掀起太大的风浪。而且,红牛在瑞典等地惹出麻烦也提醒可口可乐等巨头,“小心驶得万年船”才是上策。

  于是,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结论:可口可乐乃至百事可乐这些尚未涉足功能饮料领域的国际巨头,并非对这块蛋糕不感兴趣,只是在等待,等着大家把这一市场做大、做成熟、做安全,一旦这里的水有了足够的深度,可口可乐这样的航空母舰就会全速驶入。

  提醒功能饮料战场上的诸位,早作准备,早成大船,今后的挑战会更激烈。(郭峰冰)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