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青海蜂蜜如何走出“低谷”

2003/10/22 0:00:00 来源:中国食品报
  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都能看到油菜花的“身影”,从气候宜人的河湟谷地到巍巍昆仑山下,从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川至流水潺潺的三江源头。哪里有油菜花,哪里就有放蜂人。有关权威人士说,蜂蜜在青海未来的经济生活中,将会成为一个大产业。青海蜂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和无公害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青海蜂产品出口严重受阻,蜂蜜出口量从最高年出口7000吨减少到 2002年的400多吨,2003年以来基本没有出口。


  青海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高原气候,十分有利于蜜源植物的生长。据统计,青海省有蜜源植物500多万亩,其中油菜面积300多万亩,花期长而集中,蜂产品流蜜量好,品质优(如油菜蜂蜜的淀粉酶值最低为13 .9,蜂王浆中癸烯酸含量均在2.0以上)。不仅如此,青海蜂产品还以病虫害少、纯度高、无污染等特点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魅力。

  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集蜂产品收购、加工、科研、销售为一体的青海省花宝蜂业股份合作公司,目前已有四个系列二十几个品种的小包装产品走俏国内市场。但面对蜂产品出口形势,总经理龙承德有极大的忧虑:如果不尽快从源头上解决蜂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我国蜂产品将面临被国际市场封杀的危险。他说,2002年2月欧盟的那道禁令昭示了标 准化依然是一道门槛,控制药物残留是当务之急。而作为蜂蜜开发后起之秀的青海宁食集团奥一奇分公司,虽然目前开发的产品只在国内市场上销售,但是,他们的三个蜂蜜产品(蜂花粉、蜂蜜、蜂王浆)今年已经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审核认证,被正式批准为绿色食品。宁食集团副总经理刘迎春告诉记者,他们看好蜂蜜市场,今后的目标是把产品质量提高提高再提高,为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提供优质产品。

  有关专家认为,蜂蜜出口受阻暴露了我国养蜂业在质量安全、法律制定、标准建设、检测手段、科研技术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解决药物残留标准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从源头上扎扎实实抓起,这就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养蜂户以及出入境检疫部门认真对待,共同努力,密切配合。

  对蜂产品出口受阻,龙承德的看法是: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它让青海蜂产品公司认识到抓好蜂产品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企业必须要开拓思路,开阔眼界,多条腿走路,全面发展企业的经营方式。要看到仅仅依靠出口的经营方式还不够,今后的关键还是要在内销上下功夫。

  据乐观估计,蜂产品内销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国内蜂产品人均消费不足0.1公斤,在全国450多亿元的保健品市场中,蜂产品占据的份额仅在1%左右。同时,国内蜂产品市场一再表明,优质和无公害产品今后将成为市场的主题,充分利用青海省绿色无公害蜂蜜资源,是青海蜂产品的生存之道。宁食集团刘迎春表示,他们在今后的一个时期,主 攻方向是省内外市场,在确保蜂蜜产品始终如一的高质量的前提下,要在产品开发、产品包装、产品销售等环节上下功夫。从省内发展到省外,在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之后,再向国外市场进军。在逐步扩大企业实力的同时,一旦获得市场信息,就攥紧拳头出击,以最快的速度、最有利的营销手段“抢占滩头”,绝不坐失良机。

  谈到蜂产品的前景,龙承德依然看好。他说,蜂产品出口受阻,让我们不得不寻求新的生存之路,今年以来,公司多方联系,寻找客户,一边收购,一边将产品销往国内外贸公司。在小包装产品的销售上,不求单个品种的销售量,消费者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公司今后将建立无公害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对青海省具有资源优势的蜂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经济实力的蜂产品加工型、经营型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带动蜂农,建立优质蜂产品原料基地,从源头把好蜂产品质量关,青海蜂产业才能重新赢得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主动。而青海省的各级政府、各经营企业,已经在这方面着手进行“攻关”,有些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显现出良好的势头。 (李明德;李艳;邵秀芳)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