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张裕花大价钱力推“解百纳”

2003/11/28 0:00:00 来源:中国质量报
在刚刚落幕的央视2004年广告招标大会上,近来备受“解百纳”商标纠纷困扰的张裕,以1950万元的投入而成为葡萄酒行业惟一成功的竞标者,并因此再度受到传媒的关注。

据参加此次央视广告投标的张裕集团副总经理孙健介绍,张裕此次中标的时段是央视新闻联播前黄金时段的最后一个15秒,届时将全部用于张裕高端品牌“解百纳”的市场推广。针对目前市场上出现了由不同厂家出品的30多种“解百纳”,孙健表示,正因为张裕对“解百纳”商标的归属有信心,才会坚定不移地为“解百纳”的市场推广进行大笔投入。

此前,有关“解百纳”商标归属权纠纷,已成为迄今为止中国葡萄酒行业最具争议的话题。自2002年张裕获得“解百纳”商标归属权以来,包括长城、王朝等重量级企业对此都存有极大异议,认为“解百纳”已经成为一个葡萄品系或商品的通用名称,如果张裕获得“解百纳”,将危及整个葡萄酒行业。张裕则称,1931年,当时兼任张裕经理的中国银行行长徐望之先生,取“携海纳百川”之意,将张裕生产的高档葡萄酒命名为“解百纳干红”。

今年11月,“解百纳”商标纠纷进入了仲裁阶段。不仅多家葡萄酒厂卷入其中,而且包括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中国园艺学会葡萄分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众多权威专业机构和协会亦纷纷发表声明,表达对此纷争的看法,几乎一致认为“解百纳”并非品种或品系。

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指出,在我国已正式公布的近千余种葡萄品种名录中,没有“解百纳”这个品种。“解百纳”首先出现是在上世纪30年代,当时山东张裕葡萄酒公司所生产的一个红葡萄酒品牌称之为“解百纳”;其次,葡萄品种中也没有“解百纳”这个品系。在所有中外酿酒葡萄品系中,从未出现过“解百纳”品系的名称。中国园艺学会葡萄与葡萄酒分会也认为,“解百纳”不是葡萄品种的名称。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几大业界巨头因“解百纳”而各执一词之时,市场上却出现了大量冠之以“解百纳”的葡萄酒,他们的最低价位只有十几元一瓶,与张裕“解百纳”干红六七十元一瓶的售价相比,大相径庭,而且这些“解百纳”大多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张裕耗资数千万进行“解百纳”市场推广之后。这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局面,对“解百纳”保持中高档葡萄酒品牌十分不利。

有专家指出,目前市场上出现的30余种“解百纳”,其实反映了品牌泛化的现象。即:当某一类产品在市场上取得出色的业绩时,其原创品牌往往容易成为其他同行仿效的对象,这是一种同行有意识利用大众对强势品牌的高认知度销售自家产品的市场行为。这种行为的极端后果就是导致原创品牌的泛化。如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所拥有的Jeep品牌,一度被认为是越野车的代名词,人们也曾将索尼公司的walkman品牌,认为其就是指随身听这类产品。

显然张裕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重演下去,本次竞标成功,再次说明了张裕捍卫“解百纳”的决心,然而这种努力是否能力挽危局,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