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如皋三老总痛说问题食品

2004/1/13 0:00:00 来源:扬子晚报
昨天关于泰兴“毒香肠”的报道见报后,不但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也引起了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而由于本报的及时报道,一些被无辜“株连”甚至误封的正规品牌香肠也得以解禁,避免了更大的损失。记者昨晚和今天上午特地找到如皋具有代表意义的品牌肉制品企业长寿、玉兔和银燕集团的老总以及当地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跟踪采访。


  江苏长寿集团的董事长魏祝明先生同时也是如皋市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市工商联会长。昨晚记者辗转找到他时,他刚参加完市政府召开的紧急会议。他告诉记者,这次的“毒香肠”事件真是波及无辜,对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长寿集团每年要出口两亿元肉制品,在国内也有近两亿元销量。本来过年前这几天每天都有几十吨的销量,但昨天发货就有所减少,在外的香肠也有些滞销,损失还没有统计出来。集团现在对外承诺,客户可以自行送检,检出问题不但由企业掏检测费,还要罚款十倍。魏祝明说,作为行业协会会长,虽然这次的问题并非出在如皋,但还是要呼吁当地企业要规范经营,建立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真正取信于消费者。

  记者上午找到南通玉兔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奎生时,他已经连夜到南京跑了一个来回,处理所谓的“毒香肠”事件。黄总说,这次真把正规企业害苦了,自己企业一年光香肠就生产两千余吨,现在正是年底销售旺季,也是香肠最好卖的时候,前几天厂里的生产量已经跟不上各地要货的速度,每天一卡车十吨左右的香肠送到南京都不够。可没想到泰兴的“毒香肠”一曝光,如皋香肠也被“连坐”,玉兔正在南京展销的香肠被封,一些超市也开始撤柜,其实被曝光的只是泰兴一些地下黑作坊干的“黑心事”,但顾客不理解,认为只要是如皋香肠就有问题,还有不少人来退货。幸亏扬子晚报对此事作了正确详实的报道,现在玉兔的产品已经被解禁恢复销售,他们也到省卫生监督所出示了相关的卫生合格证书,市场情况正在好转。黄总说,他已派出南京分公司全部人手,昨夜和今天一起出去向经销单位和顾客宣传,并作出质量承诺。

  银燕集团的老总邓海如昨晚已到北京。他告诉记者,自己正和如皋政府部门派去的人员共同努力,为如皋香肠正名。邓总说,真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昨天不光北京一些大超市纷纷撤柜,大连、西安、武汉、天津、济南等地也都有了反应。自己特地赶到北京,一是澄清事实,二是说服客商。现在停销一天企业就要压下好几吨货,而最冤枉的是这次“毒香肠”根本就跟他们这些品牌企业无关。不过经过这次事件,今后看来还是得扩大宣传,打响自己的知名度,同时与保险公司联手,扩大产品质量保险的范围。

  如皋市计经贸委主任佘鸣皋上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毒香肠”虽然不是出在如皋,可也引起了当地的高度重视。因为如皋香肠不但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获过国际金奖,现在出口量也非常大,每年销往日本、欧盟等国家的肉制品就有六千吨左右。香肠不但是当地传统产业,也是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对带领农民致富起了很大作用。如果仅仅因为“株连”而导致整个香肠行业元气大伤,受损的就不仅仅是企业,还有一大批相关的职工、家庭甚至社会方方面面。佘主任说,“毒香肠”事件在农村边缘地区确实存在,但这只是少数地下黑作坊的坑人勾当,当地的工商、质监、卫生、防疫等部门已经联手开始了拉网式大检查,确保节日市场消费安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管是媒体曝光还是顾客接受信息,都不能对一个行业一棍子打死,不能一叶障目,因为,经过各种质量检验的正规厂家还是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毕竟,再强的品牌、再古老的行业也禁不起这样全行业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打击啊!

  常言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接受采访的三家企业老总和佘主任都表示,欢迎媒体和消费者对当地的香肠企业进行明察暗访。本报记者徐晓风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