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14个元宵

2004/1/28 0:00:00 来源:辽宁日报
  1963年的正月初十,营口市东生副食商店门口贴出了一张告示:为欢度元宵节,凭1963年第12号菜票,每个居民供应15个元宵。

  我家有五口人。但我大哥不在家住,他的粮食和副食关系都在单位。所以,家里只有4张12号菜票,可以买60个元宵。这意味着,将有60个元宵陪伴我们度过一年一度的元宵节。60个元宵,不少了。数字也很吉利。

  正月十五那天,家里让我去副食商店买元宵。买元宵不仅凭票,而且还得排队挨号,有些辛苦。但能最先接触到美食,所以并不失为是一桩美差。我端着一个铝盆,攥着4张菜票,高高兴兴地去了。在东生副食店卖糕点的柜台前站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将近中午时分,才从售货员那里如数买到了60个元宵。

  元宵是饼干厂几天前滚出来的,压得有些发扁,颜色已经不那么洁白,还散发着一股馊味。可能是滚元宵的糯米面发酵了。但我却觉得那味道挺好闻的,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像米酒味儿。我这样一路闻着,一路往家走,越走越饿,越走越馋。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吃过元宵,也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饱饭了。我对元宵、月饼一类糕点的记忆已经十分久远,甚至淡薄了。我对食物最高的期望值是不掺淀粉、野菜的窝头和玉米糊。现在,这许多圆溜溜、胖滚滚的元宵奇迹一般捧在我的手上,我面对的诱惑可想而知。

  从副食店到我家,有大约七八分钟的路。回到家,妈妈再把元宵煮熟,也就十多分钟。这十几分钟的时间,我都等不及了。瞅瞅左右没人注意,我从盆里拣出来一个生元宵,边走边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先吃皮,后吃馅儿,连一点渣屑都没剩下。我当时的吃相一定很狼狈,囫囵吞枣一般。

  满口余香地回到家时,才觉出事情有些不好交待———少了一个元宵。我怎么向家人说清楚呢?因为是重要食品,元宵煮熟了之后,由妈妈掌勺,一五一十地分给我们。我心里有鬼,挨到最后才去盛元宵。妈妈给我盛了14个元宵之后,怎么也找不到第15个了。她用勺子大海捞针似的在饭锅里翻找。怎么回事?妈妈疑惑道:煮化了一个?不能啊……后来,她断定是她盛马虎了,前面肯定有人多盛了。她严厉地责问弟弟们,谁多了一个元宵?这时,弟弟们碗里的元宵差不多吃进去一半了,嘴里呜噜呜噜地谁也说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得说实话了。

  真相大白。妈妈的眼圈却红了,叹了一口气,说:连生元宵也吃。生东西怎么能吃呢?

  生东西是不能吃,但要看在什么情况下。那时,在农村还有吃生稻子、生麦子的。吃生粮食的那些人大约和我一样,都是饿得等不及把谷物加工熟了。但,生粮食的味道肯定不如生元宵味道好。真的,后来我吃过各种各样的元宵,感觉都不如那个生元宵。那个元宵是青丝玫瑰馅的,甜酸,滑糯,令人难忘……

(肖世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