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水稻新技术改善主食营养

2004/2/2 0:00:00 来源:科学时报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山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日前完成了“特种稻营养品质育种与加工研究及其产业化”研究,该研究以改善人类主食营养为目标,以特种稻营养品质研究和育种技术创新为切入口,通过开展新品种的选育、评价、推广和加工开发,带动了特色作物营养育种开展和黑色食品新产业的形成。
研究人员首次系统地评价了黑米黄酮等活性物质含量,确证其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缓小鼠衰老、抑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保健功能;提出稻米天然颜色愈深,其营养愈丰富结构愈平衡合理的新概念,为特种稻营养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制订了国家行业标准,填补了黑米生产和流通无标准的空白。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还首次分析了稻米色素及主要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粒形性状遗传相关性,提出了其营养品质改良的间接选择育种方法;建立了特种稻米的胚乳、母体和细胞质的新遗传模型,有效指导了品质育种的亲本选配与后代选择。首创了稻穗离体培养与杂交技术,显著提高了水稻杂交的质与量;将上述技术与孤雌生殖育种等技术相结合,创建了一套实用高效的育种技术体系。
利用自主创育和筛选的资源为亲本,选育出籼型黑粘米、籼型黑糯米、粳型黑粘米和粳型黑糯米4类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实现了黑米三系配套;针对黑米的营养特点,创建了黑米“萌芽”、两段发酵、营养素二次提取、色素稳定化等加工新技术和新工艺,开拓了黑色食品新产业。水稻营养育种新技术先后被全国10多个省市科研教学单位应用,由该技术培育成的多种水稻新品种在全国近20个省市累计推广1008.2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王晓枫)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