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国际商品市场走势分析及我国的策略考虑 ( 上 )

2004/2/20 0:00:00 来源:商务部
近期 , 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带动下 , 国际商品市场也呈现出转暖趋势。例如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非燃料初级产品的价格指数在 2001 年见到近期的最低点后持续回升 , 虽然 2002 年按年平均计 , 仅回升 0.7%, 但如按月平均计 , 则到 2003 年 1 月份较 2001 年 12 月回升幅度已达 15.9% 。尽管在某些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某些突发事件如伊拉克战争以及 SARS 的爆发对某特定产品和某些特定地区的产品影响更大一些 , 但这些影响更多表现为短期和局部的影响 , 不足以阻挡国际商品市场的发展步伐。当然 , 多边贸易体制的变革、

  各国贸易政策的调整对商品市场的影响也不可忽略 , 而在个别商品市场上 , 中国对市场的影响力增强则更加需要关注。

  应当看到 , 世界经济复苏对国际商品市场转暖产生推动作用也要经过一个过程 , 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 , 具体到各类商品而言 ,近期市场表现差别就会比较明显 , 特别是农产品、纺织品、机电产品等大类商品中这种冷热不均的市场表现更加突出 , 如农产品价格涨跌互见 , 石油价格冲高回落 , 世界范围内需求增加还难以消化钢铁市场短期过剩产能 , 纺织品市场在竞争日益激烈情况下呈现出向中高挡商品发展的特征 , 而机电产品类虽然千差万别 , 但总的来看大多数机电产品市场是被看好的 , 这也正体现出国际商品市场由弱转强过程中的“拐点”特征。

  具体来看 , 近期世界农产品、石油、钢铁、纺织品和机电产品在市场走势与贸易特征上的动向最值得关注 , 因为这些商品的国际市场发展对于今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的影响相对来说更加重要。

  一、农产品

  前一个时期 , 世界农产品市场曾经比较乐观 , 许多大宗农作物的市场行情看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 ,2002 年一些有代表性的农产品价格普遍走高 , 其中 , 泰国大米价格比上年上涨 11.1%, 美国小麦价格上涨 17.1%, 而大豆价格则上涨 9.7% 。客观地看 , 世界农产品市场表现将依产品类别差异而在今明两年分化明显。

  一方面 , 受到需求持续增长的拉动 , 今后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大米、棉花等农产品市场行情将继续看好。例如 , 按照美国农业部预测 ,2003/04 年度全球大米消费可达 4.12 亿吨的纪录 , 将连续三年增长并产不敷销 , 从而导致存量进一步下降 , 价格自然也会看涨。又如 ,2002/2003 年度世界棉花消费量比上年度增加 4% , 达到创纪录的 2100 万吨。中国增加的消费量占世界消费增加总量的 3/4 。而这一年度的产量同比下降了 10.7%, 从而导致棉花平均价格比上年度上涨了 33%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认为 ,2003/2004 年世界棉花出口将达到创纪录的 660 万吨 , 由于中国的净进口量有望继续升高 , 中国是左右国际棉花价格的关键因素 , 预计价格将比上年度上涨 5 美分 , 达到六年来的最高值。

  另一方面 , 前段时间价格上扬所诱发的增产反过来又会对某些农产品如油籽等农产品的价格走势产生打压作用。例如 ,按照美国农业部 2003/04 年度全球油籽产量预测达到 3.521 亿吨的纪录值 ,比上年度高出 2440 万吨。 油籽产量的增加将会对油籽相关的产品行 情造成巨大的压力。 2003/04 年度大豆的平均价格将下跌 10 美分 / 蒲式耳 , 达到 4.35-5.35 美元 / 蒲式耳 , 豆粒的价格下跌 5 美元 / 短吨 , 达到 145 - 175 美元 / 短吨 , 豆油价格预测为 18-21 美分 , 低于 2002/03 年度的 22 美分。

  此外 , 尽管生产形势总体上要好于消费形势 , 但由于库存水平过低 , 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国际市场行情暂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 价格在高位要么维持振荡 , 要么稳中有降。

  在国际农产品市场行情有可能呈现分化走势的大背景下 , 还应当着重关注影响世界农产品贸易未来发展的一些相关动向 :

  一是 WT0 多哈回合谈判的影响。多哈回合农业谈判未能达成协议 , 因此 , 美国已经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起发出了改革的呼吁 , 呼吁其它国家 , 尤其是欧盟和日本这样的补贴最多的国家 , 推动改革。 这就是美国提出要取消出口补贴 , 大量削减农产品关税并通过将标准降到最低限度的方式每年减少 1000 亿美元的贸易扭曲性农业补贴的原因。
二是各国对转基因粮食和食品的政策。 2003 年 7 月 2 日 , 欧盟议会通过了有关对所有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标识的法规提案。新法规规定 , 所有含转基因物质达 0.9% 以上的产品 , 包括动物饲料、植物油、种籽和副产品 , 都必须被贴上有“本产品产自转基因生物体” 字样的标签。 所有使用转基因生物作为配料的公司必须对每个产品进行“从产地到货架”追踪。欧盟表示 , 转基因标识制度的实施将为终止 1999 年以来的“暂时禁止”转基因农作物的政策开辟道路。 但是 , 欧盟议会通过新法规后 , 美欧转基因之争并没有得到缓解。美国食品大部分都含有转基因成分。如果全球都拒绝进口转基因食品 , 仅玉米出口一项,美国农民每年的损失就将达到 3 亿美元。至少有 35 个非欧盟国家 , 约占全球人口的一半 , 都制定了对转基因食品的限制措施 , 并要求对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进行标识。从保护自身农业利益的目标出发 , 美欧双方在转基因问题上将继续互不相让 , 在 WTO 内的这场官司看来也要打下去。

  三是农产品进口的技术限制进一步严格。 一方面 , 农产品技术壁垒的指标要求越来越严格 , 涉及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大。而且 , 技术壁垒的禁令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一个发达国家或几个发达国家实施技术壁垒 , 往往会引起其他一些国家同时实行技术壁垒。另一方面 , 从 2004 年起 , 美国和欧盟要求食品出口商先取得针对卫生设备和食品厂的运作的 GMP( 良好制造惯例 ) 和确保产品对人体无害品质保证 HACCP( 危险性分析关键控制点 ) 证明 , 不然就不许其产品进入。

  四是农产品贸易的不确定性日益明显。例如 ,2003 年 , 全球禽畜疫情的爆发和蔓延频频发生 , 如美国爆发鸡新城疫 , 比利时、荷兰、德国等国出现禽流感 , 目前正在南美洲的墨西哥、阿根廷、巴拿马等国家和地区蔓延的新大陆螺旋蝇蛆病 ( 美洲锥蝇 ) 对牛、猪、马、禽等家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南非博茨瓦纳省的部分地区出现了牛结节疹疫情。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 也是一个农产品进口大市场 , 针对未来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走势与农产品贸易呈现出的新动向 , 应当及早做出对策。一方面 , 我国粮食、棉花、油料等大宗敏感商品面对的竞争压力将会长期存在 , 人们所担心的进口冲击尽管在短期内没有表现出来 , 但真正的挑战将在今后几年逐步显现。另一方面 , 我国水产品、畜产品、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竞争性农产品 , 尽管具有比较优势和出口潜力 , 但发达国家设置的名目繁多、隐蔽随意的技术壁垒 , 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我国农产品的优势 ;发达国家对农业实施的高补贴政策 , 既不利于建立公平竞争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 , 也严重损害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利益 , 今后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将非常严峻。

  二、石油

  2003 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再次出现大幅度震荡 , 布伦特原油最高涨至每桶 31 美元以上 , 创下海湾战争以来最高水平。由于美伊战争爆发、委内瑞拉罢工引起石油出口中断 ,2003 年一季度国际石油市场呈现供应偏紧的局面 , 同时全球石油库存量也处于较低水 平 , 经合组织 3 月底石油库存比上年同期下降 2.6 亿桶。一季度布伦特、 WTI 原油平均价格分别为 30.65 美元 / 桶和 33.86 美元 / 桶。二季度 , 随着美伊战争接近尾声 , 石油市场进入消费淡季 , 加上欧佩克的超配额生产 , 市场供求紧张局势得以缓解 , 油价开始回落 , 布伦特油平均价格降为 25.80 美元 / 桶 ,WTI 为 28.91 美元 / 桶。

  从今后的发展来看 , 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的决定因素主要是世界经济增长、战后伊拉克的稳定与产量恢复、欧佩克的政策倾向以及非欧佩克的产量增长。

  2003 年下半年至 2004 年 ,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 , 世界石油需求可望出现新的增长。据美国剑桥能源研究协会预测 ,2004 年世界石油需求将比 2003 年增长 1.7%, 增加 120 万桶 / 日 , 高于 2003 年 1.2% 的增长水平。

  目前恢复伊拉克的石油生产和出口是美国政府在伊的首要任务 , 但由于各种政治因素的制约和伊拉克局势的不稳定 , 重建伊拉克石油工业的速度远远迟于人们的预期。 6 月份伊拉克开始恢复到 200 万桶 / 日 ,2004 年将达到 270 万桶 / 日。

  2003 年上半年 , 非欧佩克石油产量每日增长 80 万桶左右 , 其增长量一半以上来自俄罗斯 , 墨西哥、巴西、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石油产量将比 2003 年再增加 20 万桶 / 日 , 达到 830 万桶。但同时英国、挪威等国的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 其中英国降幅最大 , 两年内将下降 30 万桶 / 日。世界能源机构估计 2004 年非欧佩克石油生产总量平均每日增长 70 万桶。

  今后一年国际石油市场如何发展 , 欧佩克的态度至关重要。近年来 , 欧佩克一直主张将油价稳定在 22-28 美元 / 桶之间 , 一季度为了弥补委内瑞拉等国出口供应量的减少 , 欧佩克提高了自身的原油产量 ,4 月份日产量达到 2740 万桶。目前 , 委内瑞拉已完全恢复石 油生产 , 伊拉克的原油出口也在逐步增长 , 面对市场供求形势的转变 , 该组织决定自 8 月 1 日起每日减产 90 万桶。如果欧佩克能够比较成功地控制产量 , 国际石油价格仍可能保持在每桶 22-25 美元之间 , 否则油价会跌破每桶 22 美元的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美伊战争结束后世界石油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随着伊拉克石油产量的增长和美国对中东地区控制的加强 , 今后欧佩克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将呈现逐渐衰弱的态势 ,而俄罗斯、非洲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地位则呈上升态势 , 世界石油的供应方将会出现多元化的格局 , 同时产油国和消费国之间的矛盾分歧与共同利益也将相互缠绕 , 这种既斗争又妥协的相互关系将会成为今后较长时期内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特征。
应当看到 , 国际石油市场呈现的上述新动向在很大程度上波及到中国。迄今为止 , 中国已成为世界石油进口大国 ,2002 年中国进口石油近 9000 万吨 , 其中进口原油约 7000 万吨 , 约占国内原油消费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 , 国内进口石油的用汇高达 165 亿美元 ,约占全年进口贸易总额的 5.6% 。不难看出 , 世界石油市场走势不确定性的加大必然会对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造成威胁。为此 , 有必要采取对策 , 推进石油进口贸易的风险化解机制的早日形成 , 如加快国内石油战略储备的形成 ;拓宽进口渠道 , 力求石油进口的市场多样化 ;通过实施 “走出去”, 拓宽石油供应基地 ;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 通过恢复和发展国内石油期货交易有效规避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等等。

  三、钢铁

  近些年来 , 国际钢铁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比较突出 , 特别是 9.11 事件之后 , 世界经济进一步衰退 , 全球钢材需求量迅猛下跌 , 进一步造成了产能过剩 , 各国钢铁企业的效益都有所下降。据统计 ,2002 年之前 , 世界钢铁总需求量为 8 亿吨左右 , 而总能却在 10 亿吨以上。由此导致国际钢铁市场价格变化不定。

  随着世界经济开始复苏 , 特别是受到汽车、建筑等行业的带动 , 世界钢铁工业曾经一度景气再现。 据国际钢铁工业协会统计 ,2002 年 , 全球 65 个国家和地区共产钢 8.87 亿吨 , 同比增长 6.4%, 其中亚洲是世界钢铁工业生产规模扩张的主导力量 ,2002 年亚洲粗钢产量达到 2.06 亿吨 , 增 12.6% 。从 2002 年 4-5 月份开始 , 由于各国保障措施的纷纷出台 , 钢铁价格忽然上扬 , 然后保持在高位 ;到了 2003 年 , 由于产能依然过剩严重 , 国际钢材价格又大幅下跌 , 曾创下一天内跌掉 40 美元 / 吨的纪录。不难看出 , 尽管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引发了对钢铁的需求增长 , 但这种需求增长在近期内并不足以将过剩的生产能力完全消化。

  其实 , 随着需求与生产能力的压缩 , 生产能力过剩对于世界钢铁工业来说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难题。一方面 , 世界范围内对钢铁的需求总的来看今后应当还是有所增长的。据国际钢铁工业协会预测 , 到 2005 年 , 全球需求量与 2001 年相比将增长 1.59 亿吨。另一方面, 适当控制生产能力也是各国钢铁工业不得不面对的艰难选择。 2002 年底 , 经合组织成员国已达成减产共识 , 其中在 2003 - 2005 年 , 世界钢铁工业将会关闭 2490 - 3490 万吨生产能力。因而 , 从长远来看 , 随着供求趋于均衡 , 全球钢铁市场将会持续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 , 由于目前世界钢铁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依然存在 , 各国钢铁工业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近年来 , 随着国际钢铁市场贸易摩擦增多 , 保障措施日益成为钢铁贸易保护的重要措施。自 1995 年 WTO 成立以来 , 全球共发起 231 项保障措施调查 , 其中有 80% 是针对钢铁产品。 2002 年 3 月 , 美国对进口钢材征收 30% 的高额关税 , 并对厚钢板实行进口限额。此举在世界各国掀起了反对浪潮。 2003 年 7 月 ,WTO 裁决美国对进口钢材征收高额关税的做法违反全球贸易法则。尽管如此 , 美国钢铁业界预测美国总统布什仍将按照原来的 3 年计划继续执行其有争议的增收钢铁关税措施。几乎与此同时 ,2002 年 4 月 , 欧盟开始对 15 种进口钢材施行配额制和增加关税措施。对包括非合金热轧卷板和扁平材在内的 15 种钢材产品征收 14.9% - 26% 的关税 , 涉及的钢材占欧盟进口量的 40% 。此外 , 近期加拿大、智利、波兰、匈牙利、委内瑞拉等国家也相继出台了针对钢铁贸易的市场保护措施。

  对于中国的钢铁工业来说 ,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许多企业将要直接面对国际市场。一方面 , 国际钢铁市场需求的增加也会使中国钢铁工业的市场拓展空间加大。另一方面 , 世界范围内钢铁工业市场能力过剩无疑也增加中国钢铁工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难度。因而 , 中国的钢铁工业只有合理定位其身在国际钢铁市场中的角色 ,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例如 , 在今后5年中 , 伊战后重建每年需要250亿 ? 300亿美元的投资。中东地区的建设每年需要3700亿美元的投资。战后 , 伊拉克的城市基础设施、公路铁路交通、油井设施、石油化工等各个方面的建设需要都十分紧迫 , 因此将大量需要钢材。而中东地区钢铁严重短缺 , 年产量仅为1200万吨 , 因而需要大量进口。伊拉克、伊朗和沙特是我国在中东地区的主要钢铁贸易伙伴。 2002年 , 我国向中东地区出口无缝钢管8.15万吨 , 占总出口量的20% 。我国钢铁企业可以借机进一步打开中东市场。 又如 ,2003年7月11日 , 美国201钢铁保障措施案被裁决违反WTO规则。这一案件是中国作为WTO成员国第一次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打赢官司是中国的一次胜利 。随着钢铁贸易战暂时告一段落 ,最近美国宣布再次免除部分 ( 共295种 ) 国外钢材产品的进口关税 ,并将最高关税从30% 降至24%, 最低关税从8% 降至7%, 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钢铁产品对美国的出口。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消费国 , 目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只占美国进口的大约2% , 中国钢铁工业在美国市场的拓展空间应说还是广阔的。

  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部分章节)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