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内忧外患,山西啤酒业面临生存考验

2004/4/5 9:00:29 来源:山西青年报

最近,大米涨价、大麦歉收、运费提高等等不利消息一股脑地摊在了啤酒企业的面前。眼看旺季就要到来,生产成本在这个节骨眼提高了近20%,啤酒厂家又不得不一次次增加给经销商的返利,“如果不是靠去年存的一些‘口粮’,真不知道如何度过这个夏天。”山西天龙啤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奇叹道。行业内竞争的加剧,让啤酒业的利润已压缩到了极限,为了生存,各厂家都在想尽办法来降低成本。本就脆弱的山西啤酒业怎样挺过这段时期,也许只有各啤酒企业老总自己心里明白。

原料价涨厂家缄口提价

  山西啤酒企业所用的大麦大多为西北麦,还有一部分来自澳大利亚。一项调查预测显示,国内主要产区2003-2004季度啤麦产量预计为西北地区76万-78万吨、江苏地区16万—18万吨、东北地区10万吨左右,总量在100万—110万吨。而同期国内需求总量高达290万吨左右。另外,2004年新收获的苏北麦将在5-6月份收获,市场供应休眠期较长,最早要到9月份左右才能进入市场。而西北麦更晚,最早也要到10月份后才能进入市场。同时由于澳大利亚去年出现恶劣干旱气候,我省进口大麦总量吃紧。啤酒公司反映,最近啤酒主原料之一大米的价格又涨了,两大主料供应和价格压力非常大,他们真有点吃不消了。
  
  虽然原料价格在一路上扬,山西啤酒市场价格却依然在下压,某品牌苦瓜啤酒的零售价竟打出1.5元的超低价,与一瓶矿泉水价格相当。业内人士分析,原料涨价使得低档啤酒的价格理论上会上涨0.1元到0.2元。但仅仅是5%的涨幅,各啤酒厂家却谁也不敢轻言提价,反而迫于市场竞争,一次次降低自己的出厂价。太原市青年路一酒类批发商向记者透露,某品牌普啤的出厂价已从去年的每瓶1.65元降至1.32元而且返利0.25元,这样他的进货价每瓶仅有1.07元。最近又有一品牌啤酒表示每瓶出厂价可以降至1.25元,而且返利不会少于0.25元。“其实,我们啤酒企业也想坐下来协商一下是否能够提价,提价多少,但市场上一些不正当的做法使提价成了一种幻想。”某啤酒厂销售负责人陈先生说。原料大幅涨价,啤酒价格下压,使山西的啤酒企业2004年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困境根由多年的“饿狼”之争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朔州、五台山、侯马、清徐、阳泉的啤酒厂相继倒闭,原先有17家啤酒厂的山西啤酒业最后仅剩天龙迎泽、大同云冈、晋城白马王等几家啤酒厂。而这段相对安宁的日子并不长,五六年后,金星、月山一路杀入山西,而且直逼迎泽啤酒的大本营太原。紧接着,燕京、青岛啤酒销售也猛攻太原。再加上汉斯的跟进,山西啤酒市场在世纪之交陷入了“战乱”。
  
  燕京、青岛啤酒进行了近一年的巨资宣传之后,仍然无法在中低档产品市场站稳脚跟,最后不得不放弃这块阵地转而将精力投放于宾馆、酒店、酒吧及娱乐城等消费场所。正当迎泽、金星、月山等争夺得热火朝天之时,三九啤酒也悄悄地参与了进来,其放言目标是打垮山西市场所有的啤酒企业。一业内人士担忧地说,看似十分正常的市场竞争,其内藏着许多非正常的竞争手段,这对山西啤酒市场十分不利。
  
  山西天龙啤酒饮料集团董事长张秀山说,在众多外地啤酒企业进入山西之前,他就曾设想并着手准备结集省内其他几家啤酒企业成立山西啤酒企业集团,但这一设想一直未能如愿,等到外地企业如狼似虎地冲进这块毫无防备的阵地时,再想集合部队已是难上加难了。
  
  太原市万柏林区酒管办武先生称,入晋的外来啤酒企业在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享受相当丰厚的优惠,所以不管是过去几年还是现在,它们都有足够的空间来打价格战,一旦这些优惠政策停止后,它们极有可能选择离去,或者将投资重心转移出山西,这样一来价格战的恶果只会留给山西。

“照此下去山西啤酒业三年寿终”

  进入2004年,原料涨价让山西啤酒市场的竞争变得愈发严酷,利润低到了极限,啤酒企业只能先吃老本,一旦存料用完,高价原料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如果原料价格居高不下,我们也将无法支撑”,金星啤酒销售人员陈先生十分忧虑。目前,山西的啤酒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他们受原料短缺及价格上涨影响最为明显,天龙啤酒饮料集团董事长张秀山说:“成本一个劲提高,价格战持续上演,恶性竞争十分明显,照此下去,山西的啤酒业三年寿终。”啤酒企业目前需要做的是与同行寻找一个共同的出路。
  
  太原市万柏林区酒管办武先生认为,在这一紧要关头,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出台措施,进行适当的协调,至少应从价格方面予以规范,避免价格战带来的恶果。

编辑:诗琦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