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惠尔康退出福建鲜奶市场

2005/3/22 15:11:08 来源:海峡都市报
    “惠尔康牛奶不生产了,连厂都撤走了,得赶紧换订一种牌子。”昨日,福州鼓楼区奶站工作人员忙个不停地回复电话,虽然有不少订奶户难以置信,但福建惠尔康乳业公司的确将在3月23日停止生产。作为我省的中国驰名商标,惠尔康将淡出乳品业,回归它的起家处———饮料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惠尔康乳业尚未正式出局,已有它的贴牌企业———福建宏宝露乳业公司异军突起,在3月20日打出自己的品牌,向惠尔康的订户争取订单。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乳制品成本大幅上涨,为在旺季前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本省品牌与外来品牌竞争将更趋白热化,又一轮“牛奶营销战”在所难免。

    这几年盈利“很难”

    作为中国驰名商标的惠尔康,为什么会退出苦心经营了4年多的福建保鲜奶市场?

    “这是集团公司决定的,我们只负责执行,至于为什么这样调整,我们也在等待集团公开说明。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目前来看,现有的厂区条件已经越来越不适合企业的继续发展了。”福建惠尔康乳品公司的这位负责人说。

    “当初选择在这里设厂,主要是考虑与国有企业合作,这里以前是省农工商下面的一家国有乳制品厂,是福州最早的乳品厂,可以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格局上也不要做太大改动,当时周边开阔的环境也比较适合企业生产,但是,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厂区的设备、工艺布局都已经落伍,非常老旧,和目前委托加工厂的硬件设备工艺相差至少十年以上。”

    该公司的几位中层管理人士还告诉记者,虽然惠尔康乳品每年的销售量都比上年好,但对这几年的盈利水平,他们只能用“很难”两个字形容。

    中小乳品企业想不退都难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福建的牛奶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不少品牌悄无声息地退出市场,如维维、夏进。以液态奶为例,我省日供应量约在120~200吨,其中省外的伊利、蒙牛、光明等品牌,和省内的长富、大乘、惠尔康等品牌各占一半,平分秋色。目前,利乐包装奶销量靠前的是蒙牛、伊利牛奶,据说占有60%左右的市场份额;鲜奶销量第一的是本土的长富牛奶。

    省内的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论惠尔康的品牌知名度有多大,如果它没有自己上规模的牧场和奶牛,就仍然属于中小型乳制品企业,它退出市场,是竞争的必然结果。

    据了解,2004年,牛奶原材料成本上升不少,如白糖价格从每吨4000元上涨到6000多元,涨幅超过50%,包装材料价格涨幅达55%,牛饲料的主要原料玉米价格由前年的1200元/吨上涨到1600元/吨,牛奶产业原料市场涨声一片。

    该人士介绍说,2004年以来,全国200多家乳制品企业,除了伊利、蒙牛、光明等大企业仍有较大盈利外,其他企业的处境都相当困难,就连2003年乳制品行业销售收入第一的三鹿集团,在去年也不是很乐观。

    在奶产品日趋“同质化”的情况下,各大厂家都只能选择打价格战来抢占市场份额,而对小规模的生产企业而言,高成本无疑是一道过不去的坎。此外,不完善的销售网络和经营思路的不成熟,也都是中小企业的硬伤所在。该人士指出,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下阶段的竞争将转移到品牌、服务及新品种、新渠道等方面,未来2到3年内,还将会有更多中小乳品企业退出市场。

    “宏宝露”加入混战

    “惠尔康”前脚还没走,“宏宝露”乳业后脚就到。

    位于福清的“宏宝露”凭什么想分一杯羹呢?其销售总监张先生告诉记者,该公司现在福清有5个牧场和近5000头奶牛,是闽东南地区最大的专业化奶品企业。“宏宝露”虽然不如“惠尔康”的名气大,但拥有上规模的牧场和奶牛,“宏宝露”就有做大的资本。

    张先生说,从2004年12月起,该公司就和惠尔康公司签订了委托加工合同,每天供应6吨左右的贴牌惠尔康乳制品,包括十几种品项,其中以鲜奶和酸奶为主。在惠尔康退出福建市场的同时,这部分的客户群也是他们争取的对象。记者了解到,截至昨晚已有8900户原惠尔康订户转订“宏宝露”牛奶。

    张先生说,很多鲜奶的习惯消费者都知道,鲜奶需冷藏,且保存时间多在7天以内,这就是地方品牌的地域优势,和蒙牛、伊利等利乐包装的长效奶相比,消费对象不同。该公司有意打造双品牌,以“宏宝露”对应订户,“福牛”对应商场超市及销售网络,凭中等的价格和快捷的渠道优势,与全国品牌相抗衡。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