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信阳毛尖:期待从名茶到名牌的复兴

2005/5/25 15:02:04 来源:商都信息港
    信阳毛尖早在1915年就一举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但令人痛心的是,目前的信阳毛尖似乎已是“昨日黄花”,香醇不再那样悠远了。去年,信阳毛尖及其相关产业年收入不足十个亿,而信阳市去年的财政支出为四十亿。作为支柱产业来打造的信阳毛尖,这一数字的对比不能不令人深思。

    在第13届中国信阳茶文化节举办前后,本报记者深入信阳,试图探寻名茶失落的深层原因,以寻找名茶复兴的新途径。

    信阳毛尖的魅力

    “淮南茶,信阳第一”,这是宋代文豪苏东坡在品尝过信阳毛尖后的赞誉。距今2000多年的东周时期,信阳就开始种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信阳茶叶发展缓慢,但其制茶工艺不断改进,茶叶品质不断提高,其细圆、光、直并显白毫的外形,嫩绿、明亮的汤色,毫香、鲜嫩香、热板粟香的香型,鲜爽、高长、耐泡的特性博得世人青睐。从唐代起,信阳茶就成为朝廷贡品,清末,“信阳毛尖”茶形成其独特的品质,跻身当时名茶之列。

    1915年,信阳毛尖一举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信阳毛尖被誉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龙潭牌”信阳毛尖茶获国家银质奖,1990年荣升国家金质奖;1991年,信阳毛尖在杭州首届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

    一个个荣誉使信阳毛尖品牌的含金量不断加大,信阳毛尖成为妇孺皆知的名牌茶。一个名牌,应当让它发挥名牌效应,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1991年,当时的信阳地委、行署决定举办信阳茶叶节,以茶叶为载体,实现打开山门、走向世界的目的,并提出了“茶叶搭台,经贸唱戏”的办节方针。1992年5月15日,首届信阳茶叶节在信阳隆重开幕。从1992年至2004年,信阳成功举办了12届茶叶节。招商引资、茶叶展销、经贸、旅游、文化娱乐等活动贯穿每届茶叶节始终。据统计,前12届茶叶节的商品贸易成交额累计接近87亿元;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626项,总投资125.28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商投资项目比例增大;完成硬件建设项目300多项。从第九届茶叶节,主办者就把茶叶节更名为茶文化节,并着意要请茶道茶艺专家来信阳表演,且把该项表演列入比赛项目,茶文化越来越凸显。第13届茶文化节于4月28日至30日在信阳市举行。本届茶文化节首次提出打造茶都品牌的概念,借机宣传信阳毛尖,提高信阳知名度,推动信阳茶叶走向世界。

    所有的举措都是一个目的:打造茶文化牌,发展经济。

    是名茶却不是名牌

    但现实却是,种种原因使信阳毛尖蒙尘,品牌遭到打击,是名茶却不是名牌,甚至还没走出河南,落在其他名茶后面。

    “信阳毛尖作为十大名茶之一,其内在品质要超过龙井等品牌,但名气上却落在其他品牌之后,而且这种差距愈来愈大。”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李学昌如此感慨,“信阳毛尖的知名度与其内在质量不成正比,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走出去,是名茶但不是名牌。”

    在郑州茶叶批发市场,约有一半的门店都在经营信阳毛尖,这说明它的影响力,但其知名度与影响力基本局限在河南,在外省很难见到信阳毛尖的影子。

    “在外地出差,不少人只是听说过信阳毛尖,而不像对龙井、铁观音等品牌那样熟悉。”李学昌对此深有感触,全国茶叶消费量较大的广州、北京等城市,市场上几乎见不到信阳毛尖,在茶馆里消费,也难以喝到信阳毛尖。

    郑州茶叶批发市场总经理姬霞敏说,信阳毛尖的荣誉很多,内质公认的好,20世纪获得很多奖励,其综合指标均超过其它品牌,可现在它在10大名茶中比其它品牌的知名度都要低,不少人去外地出差还说着这样的话,“新茶出来了,给你捎两盒信阳毛尖。”十大名茶之一,竟沦落到土特产的份儿。

    质量标准不统一

    名茶价格落差大

    信阳毛尖品牌未能走出去,在价格上也处于劣势。据称,一斤高档次同品质茶,信阳毛尖要比西湖龙井低400多元,且龙井、铁观音等品牌的价格一直在攀升,信阳毛尖却在下调。就连茶农的收益也存在较大差距,一亩龙井茶一般一年能收入一两万元,而一亩信阳毛尖只能收入两三千元。其原因除了外地茶冒充信阳毛尖带来的副作用外,更多的在于当地的茶叶生产仍是一家一户的零星生产、炒制,缺乏规范统一的加工标准,炒出的干茶质量参差不齐。

    记者在信阳采访中也感受到,信阳毛尖茶的种植、生产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种什么样的茶,种多少茶,生产的茶叶以何种价格出售等都是茶农自己的事,很少有人过问。信阳市狮河区的一位工作人员在谈到茶叶如何定价时说得很形象:不同档次的茶卖什么价,茶农自己也犯嘀咕,交易时,买方嫌贵,茶农就没底了,反问:“你看值多少钱?”
除了在产量、产值等方面的悬殊外,信阳毛尖的质量标准也很难实现统一。信阳市质监局从2002年就联合相关部门成立了信阳毛尖标准研制组,并于2003年5月拿出了信阳毛尖系列标准实施方案。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茶商、茶农并不知道这个标准,只有在当地的一些大公司内才能见到对茶叶品质进行分等定级的范例,但部分企业也只是执行自己所谓的企业标准。在文新茶叶人民路专卖店内,记者见到了一本由信阳市质监局和信阳市茶叶协会于2004年3月联合编印的《信阳毛尖茶标准化技术》,该书对信阳毛尖茶、手工或机械炒制工艺流程、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及产地环境条件等内容都作了详尽阐述。但是,一茶商对记者说:“按照目前的状况,想要统一执行这些标准,真的很难。”

    在黑龙潭种植有60亩茶园的车女士不无感慨地说,相对于信阳地区几十万亩茶园的面积来说,小小的标准化示范园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我敢说自己没有使用过禁止使用的化学肥料、农药,可其他人呢?这一点,又该谁来规范?怎么样规范?”

    市场上随处可买毛尖包装袋

    包装管理混乱 助推假茶泛滥

    假信阳毛尖大量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就连信阳市工商局、茶办、茶商等被采访者都直言不讳地说,因信阳毛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一些不法商贩从福建、湖北等地低价收购劣质茶叶,再按照信阳毛尖的加工工艺,生产出假冒的毛尖,在信阳市场销售。信阳市工商局虽然也对此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收效甚微。假茶泛滥,包装管理混乱是罪魁之一。一茶商气愤地说:“信阳毛尖空包装流失严重,成为滋生假冒伪劣的土壤。”

    在信阳市幸福茶叶市场内,没有浪费一句口舌,记者便在一茶叶经销商处买下八种信阳毛尖的空白塑料包装袋。虽然八种包装袋同样显示为“信阳毛尖”,但其中至少有四种包装袋连最基本的厂名厂址都没有。记者就这些包装袋向信阳市人民政府茶叶生产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茶办)咨询时,一负责人指着一种带有信阳毛尖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记并由信阳市茶叶协会监制的包装说:“只有一种是正规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对信阳毛尖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记同时进行管理的有两个部门:茶办和茶叶协会。
    根据规定,只要是生产原料来自信阳市行政区域内的产茶乡镇和茶场、生产工艺和品质特征符合信阳毛尖标准的,只要向协会递交使用申请书,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就可使用由信阳市茶叶协会印制的、带有“信阳毛尖”字样和商标图案的包装。具体的管理规定是:需要印刷信阳毛尖包装的大型企业和县、区茶叶集团,由信阳市茶叶协会审定其资格,确定其印刷数量,发给印刷证明商标印单,到协会下属的包装管理中心办理印刷手续,在协会和使用者共同认定的、具有商标印刷资格的印刷企业印刷包装,小型企业和经营门店可挂靠大型企业和县、区茶叶集团,使用其包装并接受监督,信阳毛尖茶原产地标记的使用管理程序与证明商标相同。

    记者在信阳采访时发现,这种以指定印刷包装为主要内容的有关信阳毛尖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记的使用规定受到当地多方的普遍质疑。

    “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记应该有利于信阳毛尖做大做强,而不是要阻碍其发展,更不应成为绊脚石。”“主要是收费问题,是没有标准的收费。按理说,他们自己制定个标准进行收费也是合理的,但不能把它当成猎取钱财的手段和工具。”“只要是正规的企业,只要按要求把厂名、厂址、净含量、保质期等内容都印上,都应该能到茶协去申请自主印刷。”几位茶商你一言我一语抱怨不停。

    在信阳市内及狮河港乡,记者见到至少七八种不带信阳毛尖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识的包装,其中三种包装物上,连“信阳毛尖”四个字都未有显示。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包括文新公司总经理刘文新在内的多位茶商对此不以为然。文新公司内多款茶叶包装盒上则直接显示为“文新毛尖”,并伴有“文新”商标及“绿色食品”字样。据知情者透露,文新公司曾因擅自印刷带有“信阳毛尖”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记的包装而遭到信阳市茶叶协会和工商部门的联合查处,双方因此闹得很不愉快。目前的状况是,文新公司已弃用创业以来一直使用的信阳毛尖商标,并打出自己的品牌“文新毛尖”。对此,文新公司总经理刘文新面对记者不愿多谈,他颇为无奈地说:“我们不交费,他们不让使用。之所以不用,是因为他们做的包装满足不了我们的需要,主要是制作档次和工艺水平太低,收费标准也不合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制作的包装全部由文新公司使用,而那些带有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记的包装随处可见,随处可买。它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信阳毛尖这块金字招牌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假冒产品摇身一变成为正宗的信阳毛尖。”

    打造毛尖品牌

    只有靠龙头企业带动

    信阳市虽然一直把茶叶作为支柱产业来规划,但其产值规模则相对弱小,虽然去年信阳市GDP总量达310亿,但信阳市茶叶及其相关产业的产值不足10个亿,而被大家普遍看好的旅游业,相比茶叶的收入还要低一些。
  文新公司总经理刘文新不无感慨地说,改革开放以来,信阳市内能够把信阳毛尖做大做强的企业寥寥无几,信阳毛尖是信阳人民的大事儿,每一个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的信阳人都应该共同把这块蛋糕做大做强。信阳市相关职能部门做得很好,都在围绕着信阳毛尖的发展做一些工作,包括茶叶协会在内,其引导意图也是好的,也想打造自身的茶叶航母,但一些人为的因素制约了信阳毛尖的快速发展。“打造‘信阳毛尖’的品牌靠谁?实际上还要靠企业。只有靠龙头企业的带动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地方名牌。”刘文新希望政府有目标地在政策、环境、资金、服务等各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同时他也希望政府尽可能全力打造“信阳毛尖”的公益广告,以扩大其影响力,并通过培育农村青年经纪人队伍,让更多有能力的农民走出去,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让信阳茶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此外,源头基地的建设也不容忽视,如肥料的使用等都应由政府统筹管理。

    茶叶节考验政府操盘能力

    “茶叶节应该在如何扩大信阳毛尖品牌的影响上下工夫,而不是办成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一位茶界权威人士这样评价信阳茶文化节。

    “在河南,谁不知信阳毛尖,无需宣传,关键是要走出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李学昌说。每届茶节,前来参展的大多是信阳的茶商,其中一届茶节,参展的只有三四十家。因为没有招商,其他知名品牌茶商很少出现在茶节上。缺乏交流,茶节就显得闭塞,没有活力。

    同时很多茶商也懒得去扩大影响,去年,国家商务部举办国际茶叶博览会,很多外商都去了,信阳毛尖却未露“真容”。

    现在,全国不少省份都在办茶叶节,对比一下就能看出差距。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早已提出打造“中国茶都”口号,其茶博会不是以茶交易为内容的茶展,而要办成国际影响力最广泛的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盛会。杭州已建成中国茶叶博物馆,还准备建设与茶产业有关的5大中心:国际茶文化展中心、茶科学茶文化国际培训中心、全国性的茶叶质量技术培训服务中心、茶叶信息中心和茶叶交易中心,目标是成为全国茶经销的主要集散地。

    杭州的硬件建设是一方面,其市场运作很成功也令人刮目。请进来走出去,借鉴别人如东南亚产茶国的经验,及时调整思路,将茶活动开发得有声有色。据悉,杭州茶博会期间,可以看炒茶、欣赏地方戏曲、吃农家饭、喝农家新茶、欣赏茶村落、体验炒茶乐趣、逛茶市,并开通茶旅游专线,如茶文化遗址游、茶文化徒步游、茶健康养生游、茶工业游等。龙井还在开发茶饮料方面进行大胆尝试,这对于品牌又是一无形的宣传。

    而信阳茶文化节对于茶旅游似乎还仅停留在口头上,还没有实质性的动作。通往信阳毛尖主产区的公交车又旧又脏,且每天下午3时就停运了,服务意识可见一斑。

    回过来再看看信阳茶文化节,前12届茶节展品较为单一,其他名茶更是少得可怜。难怪有位嘉宾感叹:信阳的茶农竟不知喝功夫茶的茶台为何物,竟猜为煤气灶。

    第13届信阳茶文化节提出要把信阳打造为“中国茶都”,在展品范围上也有所扩大,组织鸡公山特种邮票首发仪式、文艺晚会、信阳名吃烹饪大赛,借助在南湾湖风景旅游区举办的全国水上摩托艇锦标赛之机推介茶旅游为茶节增色不少。

    信阳毛尖何时能叫响全国,这是每个河南人共同关心的话题。信阳市茶文化节架起了对外交流的桥梁。文新茶叶公司的老总刘文新对此颇有感慨:1992年,信阳举办第一届茶叶节时,他仅仅是一个在街上摆摊的小商人,现在,公司已有一定规模。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伴随着茶叶节成长起来的一家企业,但企业要想再上台阶,就必须要借助外力,尤其要有政府的支持。

    我们期待着信阳毛尖从名茶到名牌的早日复兴。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