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节约型社会拒绝“啤酒喷泉”

2005/8/8 17:41:21 来源:华南新闻

    没有事先宣传的80吨啤酒“喷涌而出”,8月6日下午,第四届哈尔滨国际啤酒节在水喷泉中开幕。有评论说,“啤酒喷泉”的取消与重庆啤酒节上4小时泼掉35吨啤酒有关,这一近似奢侈的举动日前正被人们批评。

    从“泼酒节”到“啤酒喷泉”,虽然主办方都声称为了推广“啤酒文化”,但在笔者看来,如此一场“娱民”闹剧,恰恰说明某些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

    或许有人说,只要不违背法律条规,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示自己,这是它的自由。笔者认为,这种自由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在商言商并不错,问题的关键是,一些经营者往往为了获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迷失方向,忽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不能严守文明经营底线,给社会的公共道德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一个成熟的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这种责任,不仅仅是照章纳税,依法经营,当然还包括企业自身营销方式不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啤酒喷泉”恰恰是盗用了啤酒文化的名义,其实是在进行“伪文化”兜售。

    据报道,在第一次试验“啤酒喷泉”时,现场围观的群众“发出了唏嘘声”,一位机关公务员说:“我们国家还不富裕,还有很多下岗职工生活困难,这么大的浪费不公平呀。”有农民说:“这酒就白白倒了?城里人可真有钱,俺农民种粮食可不容易呀。”这些朴素而又直白的语言都在表达对浪费现象的极大愤怒。也许,农民兄弟并不懂得国内资源如何短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假设让他们白白扔掉自家的东西,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发生。

    “啤酒喷泉”在民众反对和舆论监督声中夭折了。但令人不解的是,从“泼酒节”再到“啤酒喷泉”,如此俗不可耐的创意竟得到相关部门的默许;这些无聊的活动,竟然一路绿灯,顺利上了台面。管理部门对此的“失语”,也许更值得所有人思考。

(吴睿鸫)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