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小虾笼形成了大产业 年成交额近三千万

2005/8/28 9:53:12 来源:江苏新闻网
    难忘的1991年,特大洪魔吞噬了地势低洼的兴化市林湖乡戴家村的农田、渔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曾亲临这个村视察,与住在船上的乡亲们促膝谈心,号召他们生产自救。于是,他们开始了渔网的生产销售。时至现在,年成交额达到近3000万元,成了全省最大的渔具集散地──

    兴丁公路两侧的空地上,排列着一组组铁条骨架的正方形“幻网”,一个个头扎大红方巾的农家妇女,在飞快地编织着这条条“水下长城”。这是8月25日上午,记者者在兴化市林湖乡戴家村看到的有趣一幕。

    “这正方形的网叫‘虾笼’,这圆柱形的称‘虾袋’,两种网配套叫‘幻’。放在湖荡、大河中可捕鱼、虾、鳖、蟹。放到承包的大水面围网养殖四周,可以防逃,钻得进来出不去,老百姓又统称为虾笼。”我从渔具的“ABC”学起,正在制作“倒须”的的沈振明,象老师一样给我现场讲解。

    谈到戴家村渔具生产的发展过程。村主任沈永平显得有些激动:“我们村人均耕地不到一亩,主要是靠种植蔬菜和水产养殖为主。1991年,一场特大洪涝灾害,把全村的菜田、渔池淹了个精光,老百姓不晓得淌了多少眼泪。为这,时任总理的李鹏同志还来我们村一带视察,号召我们开展生产自救。农民们从泰州等地买来渔网,加工成“幻网”出售。由于这一年不少承包户的渔池也被大水淹了,河里的鱼虾蟹特别多,我们的渔具特别走俏,赚得多的一户有20多万元。于是,一户带多户,大家都跟着干起来。目前从事“幻网”生产的有1800人,占全村总劳力的50左右%以上。年成交额近3000万元,纯收入不得少于250万元,户平超万元,成了全村的支柱产业。据市工商局的同志说,我们这里的渔网市场,在全省数第一呐!”

    我们找“幻网”的发明者之一毛学海。这位年逾花甲的老渔民,摸着挺硬的络腮胡子笑眯眯地告诉我,他生产的“幻网”远的销到硪罗斯、上海、安徽,近的销到东台、六合等县市,多的时候有40多个劳力为他配套生产。问及纯收入,他笑而不答。一旁织网的农妇王粉兰提醒我:“你到后边看看毛老板新砌的两幢小别墅就有底了……”

    楼台亭阁,飞檐翘角,铝合金窗,玻璃幕墙。问及造价,正在给毛学海家织网的农民脱口而出:“一幢不会低于20万元!”

    随便问了一下加工“幻网”工人的工资,一位去年刚从学校初中毕业的女孩刘明华告诉我们:“老板中午管一顿饭,每天收入不少于20元,多劳多得。”

    驱车东进。垛田镇芦州村、林湖乡湖东村又见条条“网龙”。一位正把捆捆“幻网”往公共汽车顶上装的陈老板告诉我们:“看到戴家村的人‘幻网’财,我们心也热了,目前,全村已有7户人家做这项买卖……”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