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洋葡萄酒应走高端路线

2005/12/24 11:22:11 来源:民营经济报

    不打价格战只比拼文化 
 
    永醇酒业总经理谢宏熙称,洋葡萄酒的突破口在于打入高端市场

    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已将葡萄酒的进口关税从44.6%降到14%。关税下调使得洋葡萄酒的价格也大幅下降并逼进国产葡萄酒,直接打击了以价格优势生存的国产葡萄酒。因此,业界对此次关税下调称为洋葡萄酒对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进攻。

    上世纪90年代的第一次进攻中国市场不幸落败的情形相比,洋葡萄酒此次进攻显得更为沉着和自信。专家预言,5-10年后,中国的葡萄酒主流市场将为洋葡萄酒所取代。

    也有洋葡萄酒商持审慎的态度,他们认为,中国的国产葡萄酒进步很快,洋葡萄酒对中国市场的第二次进攻,将遇到国产葡萄酒企业特别是长城、王朝和张裕等巨头的顽强抵抗。因此,洋葡萄酒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在营销手法和渠道选择等方面更加讲究策略。

    永醇酒业总经理谢宏熙的办公室刚刚搬到广州天河。公司的员工带记者先穿过楼下一间正在装修的门面,进入里面的办公区域才见到谢宏熙。谢先生对记者说,外面正在装修的是公司的品酒室。以后有客户来了,在外面喝点葡萄酒,聊聊生意,会比较愉快的。一些生意上有往来的公司要做小型品酒会和开生日Party也可以借来一用。

    以前记者去过永醇酒业位于番禺的办公室,那里也同样设立了一个小酒吧。记者感觉到这种氛围与国内酒企还是有所不同。在洋葡萄酒商们看来,喝葡萄酒和做生意都是一件愉快的事,把葡萄酒喝好了,生意也就做成了。

    平价酒依然走俏国内

    永醇酒业的总公司永富酒业设在澳洲,客户遍布澳大利亚及邻近国家。永醇酒业进入中国市场只有短短一年多,但已经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设立分支机构。

    谢先生不同意关税下调国产葡萄酒顶不住洋酒冲击的说法。他说,关税虽然下调不少,但进口的各项费用仍然很高,卫生、商检、海关、运输等各项成本加起来,使得葡萄酒进入中国内地的成本比进入香港还要高出一倍,尽管香港的进口关税达到80%,是内地14%的数倍。正是这种原因,使得平价酒在中国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进口葡萄酒仍无法与国产酒相比,而中国目前仍以平价酒为主。因此,洋葡萄酒短期内仍无法与国产酒展开全面竞争,目前的策略主要是走高端路线,即卖高价酒,然而销量却不理想。

    如果进口散装酒到国内灌装是否可以降低很多成本呢?谢先生说,进口散装酒成本肯定可以下降不少,但是,装酒的容器必须清洗和消毒,这势必对酒体产生污染。同时,为了防止长途运输过程中葡萄酒加速氧化,就必须加防腐剂和调整酒的酸度,这样葡萄酒的酒质就会下降。

    谢先生称,如果进口散装酒还能保证质量,那么很多人都会进口散装酒在国内灌瓶,而没有必要直接进口瓶装酒了。

    洋葡萄酒应走高端路线

    进口葡萄酒在与国产酒比拼的过程中,面临三道坎:渠道、品牌和资金。渠道方面,大部分的终端都被国产酒以买断方式垄断;品牌方面,洋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时间短,且没有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品牌宣传,消费者认知度不高;资金方面,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还没有洋酒巨头,其他的小酒商资金实力不足以与国内的大型国企相比。那么洋葡萄酒的突破口在哪里?

    谢宏熙说,在目前这个阶段,进口葡萄酒只能在高端市场和高端人群方面下功夫。目前中国城市的白领和金领人群里,只有1%-2%懂得喝葡萄酒,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可能达到10%,而在发达国家已经达到40%-50%。只有经常喝葡萄酒的人才会懂得品鉴葡萄酒,对他们来说,喝葡萄酒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进口葡萄酒的出路在于对消费者进行葡萄酒文化的普及推广。懂葡萄酒的人多了,进口酒的品质优势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进口酒的市场份额才会扩大。”谢先生习惯性地舔了一下嘴唇说,“国产葡萄酒是一种促销形式,不是一种推广形式。目前真正在推广葡萄酒文化的只有进口酒商。但最终受益的,还是国产葡萄酒!十年二十年以后,中国的消费者懂得喝葡萄酒了,那时,国产酒品质也上去了。我们现在只是中国市场传播葡萄酒文化的传教士。”

(陈小平)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