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食品饮料巨头利润大减未敢涨价

2006/1/6 9:07:09 来源:南方日报

    国内糖价创10年新高,下游产业承受成本和市场双重压力

    食品饮料巨头利润大减未敢涨价

    受国际期货价格的拉动和国内库存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糖价已由去年最低每吨2500元涨到4800元,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糖价一年上涨48.84%,创下十年新高。就在国内糖价上涨的同时,食糖的整个下游产业也受到影响。昨日,一些国内食品饮料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糖价上涨使企业的成本增加,利润也相应下降,但由于行业竞争比较激烈,即使面临着成本压力也不会轻易提价。

    糖价上涨拉低下游产业利润

    昨日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近一个月以来,食糖价格大幅上涨,涨幅最高达60%。以每袋500克食糖为例,普通白沙糖每袋市场零售价为2.7元,精制白沙糖为4元。中国食糖网每天对全国10大主要糖产销区的糖价都有实时检测跟踪,根据该网近期监测,从2005年11月中旬的3500元/吨连续上涨到昨天的4680元/吨,波幅接近30%。

    什么原因造成了糖价猛涨?一位专做食糖批发业务的人士介绍,我国食糖来源北方主要靠甜菜,南方主要靠甘蔗榨糖,不足部分靠进口糖调剂余缺。按制糖业界惯例,每年11月,随着全国各主要产区甜菜、甘蔗的收获,制糖期也随即到来。今年,全国甘蔗产量与去年相比并没有减产,但由于南方制糖企业开榨时间推迟,食糖供应一时趋紧,部分制糖企业惜售,再加上一些糖原料供应和制造企业趁机哄抬糖价,造成市场糖源偏紧局面。

    糖价上涨对下游的整个食品饮料行业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福章表示,糖价的上涨对整个饮料行业影响非常大,由于糖的成本占到整个成本的20%,所以糖价的上涨使企业面临着利润下降的事实,以过去糖价3100元/吨计算,成本至少增加了5%左右。

    而康师傅杭州顶益集团总经理尹祥哲认为,到目前为止整个食品行业的成本是一步步上升,市场价格不可能一下子提上去,所以利润受到影响是必然的。去年油价大幅上涨,而烤炉、煤气等变动成本也在增加,因此带来运输费、水电费的上升,而通路费用也在加重,因此糖价上涨将使饼干糕点的利润下降3%-5%。

    涨价须面对市场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糖价上涨如果再得不到控制,很可能会影响到食品、饮料、乳制品、罐头小食品等企业的发展。

    对此一家乳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企业购买的糖料价格已有大幅上涨,再加上牛奶成品包装用的片材,以及牛饲料都在提价,乳品的生产成本高了很多,但因市场竞争激烈,乳品企业谁都不敢轻易涨价。

    福建达利食品集团总经理许女士表示,虽然糖的价格一直在上涨,但是他们顶着经营压力一直没有涨价。对于如何化解这种压力,许表示,公司有一定的库存来缓解涨价压力,不过储存的糖只能用两个月的时间,如果糖价不回落也会面临利润下降的事实。

    吴福章认为,在面临成本压力的同时,他们也在找一些新的增长点,如在包装物料方面,塑瓶的重量在不断下降,由过去32.5克降低到28、27克,每降低1克就可以节约一分钱,而将塑料瓶盖由两段盖改为单片盖,此外在产品研发上发展不含糖的饮料。

    尹祥哲表示,尽管成本在增加,但是不敢轻易涨价,原因是竞争太过激烈,涨价会给消费者带来消费压力,同样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因此只能从新产品的配方上和研发上寻找新的机会增加业绩。

    中小企业面临劫难

    糖价上涨,大企业依然顶着压力不肯轻易涨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整个市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关业内人士认为,食品行业的门槛将会提高,中小企业将面临生存压力,此外,与糖有关的甜味剂销量将会大幅上升。

    据透露,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竞争的优势往往在于价格优势,正是由于低价格才吸引了很多通路的客户,如果糖价上涨,中小企业无法承受成本压力必须涨价,而由此造成的是通路萎缩。与此同时,终端通路越来越集中在大卖场,而大卖场也会根据品牌来选择大的食品企业来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

    事实上,就在糖价上涨的同时,甜味剂的销量也在大幅增加。据有关人士透露,如果糖价在3000元左右,甜味剂和糖的销售量基本持平,而一旦高过这个价格,甜味剂的销量就会供不应求。显然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在原料的选择上使用了甜味剂,而一些大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不会拿产品的质量开玩笑。无疑,糖价的上涨将使中小企业面临新的劫难,而食品市场由于门槛的提高也会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据了解,为平衡糖价,国家发改委与

    商务部将1月5日和1月16日向市场投放18.4万吨国储白砂糖,不过从竞拍3800元/吨的糖价来看,糖价不会有很大幅度的下调,而由此所引发的食品行业利润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